三维地图看山西中华文明发祥之地,自古兵家
欢迎点蓝色的星辰时空 作者:星辰大海
导读:
中国古人用“表里山河、形胜之地”来形容那些地理位置优越,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理或行政单元,山西为什么往往能够成就政权割据?三维地图看山西,来了解一下这个祖国山河中的中华文明发祥之地、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视频:三维地图看山西)文明发祥之地
山西,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千万年。
约在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万年;约在1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出现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大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
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
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
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
顽强抗日之地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成为日军从华北向南推进妄图吞并全中国的战略要冲。
日本的企图就是从东北开端,一直向西部和南部地区推进。东北沦陷后,日军开始把华北地区作为下一攻击目标。
山西省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省份,再加上山西省地理位置优越以及自然资源丰富的条件,抢占山西就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目标。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十四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年日军开始针对太原进行攻击,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政治经济条件都占据重要地位,处在山西的中部地区,周边三面环山,一面依水,相对其他市区属于盆地类型,所以日军率先针对太原进行攻陷。
阎锡山和卫立煌将军带领指挥抗日部队进行殊死防御,经历了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之后,被日军打开缺口之后一路攻陷,丢掉了大同、忻州和太原等地区。
经过太原会战,日军尝到了“甜头”,接着向山西的其他地区发动攻击,在之前攻守失利的危急情况下,山西省的晋城、临汾等地又相继失守,日军在山西省的攻占领域不断扩大。
中共抗日八路军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以及灵活应战的技巧,比较出名的神头岭战役就是年抗日战争中山西省的一次成功游击战,八路军第19师经过战略防御和坚强抵抗成功战胜日本军队,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气势。
广大抗日将士坚守反击,年八路军发起著名的百团大战,年粉碎日军“大扫荡”计划,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作战优势。
年,日本侵略者攻陷了山西沁源县,由于山西省本就地势崎岖不平,山地、丘陵、平原都有,靠近黄河,依靠太行山,加上平顺县和永和县更加险峻复杂的地理优势以及人民群众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山西省的这两个县最终免遭日军蹂躏。
由此山西省成为全国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以及联系各战区抗战的主要枢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牺牲和贡献。
虽然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都被入侵,但发生在山西地界的一系列战役及敌后游击战,最终迟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日本的侵略脚步被阻止在了山西大地上,日本妄图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目标宣告破产。
十大险关之地
纵观中国历史,一般“厄某地之咽喉”的关隘,“兼有政治和经济双重目的”的城池以及港口,都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地理条件从来决定着军事格局、战争胜败。
险关一般都是扼守通道咽喉,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的险关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山西是个多山的省份,属于黄土高原,东有太行山脉,西有吕梁山脉,南有中条山脉,北有阴山余脉和恒山,中部有太岳山脉。此外,还有五台山、洪涛山、系舟山等。黄河奔腾萦流于西面和南面。山西境内山岭起伏跌宕,沟谷纵横交错,山间多陷落盆地和河流切穿的沟壑深谷。地理形势所决定,山西关隘众多,在历史上,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让我们一起看看山西的十大关隘。
01娘子关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有“天下第九关”之称。因唐代平阳公主率领的“娘子军”曾在此驻扎,故得今名。就是在抗日时期,娘子关发挥了很重要的防守作用。
0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古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唐代诗人李贺曾为其赋诗《雁门太守行》。而“杨家将”的故事更是让雁门关家喻户晓。抗战时期,贺龙又在此指挥了著名的“雁门关大捷”。
03宁武关
宁武关,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宁武关是三关中历代战争最频繁的,为农耕名族抵御游牧民族的劫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04孟门关
孟门关,有“山西的西大门”之称,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古时有“东有娘子关,西有孟门关”之说。
05偏头关
偏头关,又名偏关,有“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之称。偏头关附近的黄河老牛湾为中华民族两大象征长城与黄河的握手处。
06杀虎关
杀虎关,又名杀虎口,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著名的税卡,更以“走西口”中“西口”的身份而闻名天下。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后来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正式改其名为“杀虎关”,今又称“杀虎口”。
07风陵渡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诸多战事均发生在此。在金庸先生著名小说《神雕侠侣》中,风陵渡是主人公杨过与郭襄邂逅的地方。
08平型关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地势十分险要,这里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大捷而闻名。
09金锁关
金锁关,这里曾为军事要塞,是古代抵御北方匈奴东进的门户。
10黄泽关
黄泽关,山势险峻,路径曲折,又称十八盘,为通往河北之要隘,有“山西东大门”之称。
(资料来自网络)
(欢迎长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呑吴。
人生无处不学习,就把学习当休息。
随手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欢迎再来“星辰时空”!……
SMSCQB“星辰时空”与你同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tw/1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