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财政人才平台基础支撑晋中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不断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三农”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后劲,通过“五个强化”,不断加强农业农村改革、农业科技创新、农谷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促进了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有力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发挥了农业农村改革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科技支撑,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构建了校地战略合作机制。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驻地院校科技优势,建设亩中试基地,建成全省首家脱毒快繁中心,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孵化、转化、应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完善了区、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建成田森科技园等8个成果转化基地,搭建了“二月二”科技节综合服务平台,组建了科技特派员、惠农服务队等5支高效的农业技术团队,发展“土专家”余名,累计推广“旱垣温室”等新技术项,“早黑宝”葡萄等新成果个,科技贡献率达到66%以上。搭建了大数据平台。华为、晋能、清众科技、大北农信互联猪联网、中国科协乡村e站、浪潮科技等多家大数据平台纷纷入驻,建成服务全省的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化测土配方系统,推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建设益农信息社个,实现农村政务、商务、服务“三统一”,搭建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搭建了双创平台。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筹建山西大学生“互联网+农业”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网络平台、资金、培训等综合服务。同时建成服务全省的功能杂粮晋谷电商平台,成为省级众创空间和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强化财政支撑,撬动社会资本持续投入。组建投融资平台。市、区两级出资1亿元,成立山西农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采用市场化手段融资5亿元,成立山西农谷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山西煤炭清洁能源利用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发起了亿元农谷产业基金,首期50亿元;省财政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在太谷设立分公司,授信10亿元,已发放担保贷款万元,有力支持“农谷”建设。探索财政资金整合。成为全省财政资金整合试点县(区),累计整合上级财政资金13.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50亿元,建成标准化园区84个;推进重点项目奖补。设立了土地流转补贴资金,对设施农业、集约化育苗、电子商务等专项补贴,累计发放各类补贴0万元。拓展农业融资渠道。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机动地”使用权等交易,交易金额近万元;开展“三园两场”抵押担保贷款试点,累计发放3亿元。与财险公司合作,设立60万元保险基金:开展奶牛等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使0多户农民受益。强化人才支撑,构建农业尖端人才集聚区。广泛开展招才引智。出台了山西农谷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建成套人才公寓,引进博士以上人才55名,山西“百人计划”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与中科院、中科大合作组建功能农业研究院,与南开大学合作组建功能食品研究院,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建科技创新、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平台,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建农谷研究中心,与山东高科合作设立农谷分院,努力推动农业尖端人才的集聚。大力培育经营主体。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强化平台支撑,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采取“五统一”(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平台建设)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区9个乡镇、3个城区农村产权交易所,个村交易服务点建成运营。目前,已累计办理土地流转交易60大项,共计余笔交易,流转面积.62亩,涉及转出农户户,涉及流转交易金额.万元。通过设立土地流转专项奖补资金,形成了“合作社带动型、乡村引导型、整村推进型和企业引领型”为主的四种土地流转模式,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5%。强化基础支撑,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后劲。投资32亿元,实施全长公里的农谷主干道路建设,构架了“三横四环五纵”的大格局。投资5.2亿元,实施南山水库、城乡供水提升改造、咸阳河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六大工程,强化水利支撑;投资3.3亿元,实施南山生态恢复五期、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等8大生态修复工程,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投资万元,实施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孙泰雁)

1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zw/98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