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改革山西省探索文化转型发展的新出

一直以来,山西以“煤炭”著称,一提到山西,多数人想到的就是煤炭,往往忽视了山西丰富的地上旅游文化。不可否定的是,煤炭在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初期为经济建设和服务大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非可再生性资源,煤炭产业并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

山西文化转型

转型期山西能否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黑马”?

俗话说“三千年文化看陕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但谈到山西,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并不能让人眼前一亮。那么,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山西省的文化资源为何没有得到真正合理的开发?山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出口又在哪儿?为此,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专访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创意产业主任闫爱平。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山西省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资源丰富。除了黄河文化、佛教文化、根祖文化之外,还有晋商文化、边塞文化、太行文化。在民俗方面,既有剪纸、花馍、面塑,又有布画、刺绣、草编等;在红色旅游方面,也有别的省份所不具有的优势,现存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将近处;在饮食方面,山西更是独具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醋文化。“山西省文化资源丰富,但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用开发”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创意产业主任闫爱平这样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大形势的变化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传统能源开始逐渐在走下坡路,金融危机对于山西的影响直到现在才真正凸现出来。”闫爱平谈到。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年山西GDP增速仅为4.9%,比年年初预期减少4.1%。增速垫底全国。山西省长李小鹏在作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等部分预期性指标未能达到预期,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总体疲软。特别是山西最大的支柱产业煤炭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效益锐减,影响到地区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和财政收入等效益指标。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山西省谋求战略转型的新出口。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加大推动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山西省作为文化大省,更应该紧随时代步伐,迎合发展机遇,做强文化产业,推动转型升级。谈及对于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闫爱平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他认为,文化产业首先应该是“质”与“量”的统一,既要内容为王,又要形成规模化。“任何一种文化产品是否有市场,决定在于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其艺术表现形式。在思考本土文化产业发展时候,率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文化产品的内容。酒好也怕巷子深,前提必须是好酒。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所谓的"互联网+","文化+"也都只是概念,只是手段。同时,文化产业也应该是一切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形不成规模效应,就不能称之为产业。”   

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一个成功的文化产品必须是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没有实用性,就形成不了产业规模;没有艺术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不了产品价值”,文化创意产品应该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创意性的文化元素挖掘,实现创意嫁接。闫爱平以关公为例,他认为,文化产业的创意发展可以充分结合本土文化基因,而不是简单只做低端陶瓷复制,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打开思路,充分借助其他艺术载体来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   

再者,融合发展时代文化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互联网、科技、金融、设备制造、体育、旅游农业等密切关联,同时其发展形式也是“一元多用”的,产业链可以进行无限叠加和延伸,任何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都可以进行不断地衍生复制。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完全可以在充分结合本土实际情况的同时,借鉴引进或再创成熟的商业模式,通过产业链进行系统的开发运作,提速文化发展的产业规模。   

在进一步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发现,当前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受限局面,其关键在于专业性人才匮乏,而人才匮乏的根源则在于整个大的市场氛围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引导并不是特别明晰。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市场角度,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鼓励措施和政策红利并没有很清晰的规定。“做产业要找市场不要找市长”,闫爱平从发展角度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从重要性而言,国家大的方向引导无疑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但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通过接地气的市场运作,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进而带动整体产业规模的不断成长与成熟,这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找到真正阻碍发展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政府则可以通过对产业链的上下游对症下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以上来源:中国经济网,年05月26日,魏金金)

山西转型让文化“活”起来

近日,山西卫视开播的《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用旅游竞演的方式,让山西11市主政者亲自上阵,角逐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为了旅游竞演,深夜,吕梁市市长还在街上动员市民投票支持。忻州市委书记将节目   

“一个地方,才子佳人、文人武将、英雄柔情、山河美食都有了,都出彩了,你还等什么?去。”一位天津观众看了《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后在微博上留言作出了决定。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风、边塞风情、关公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等宝贵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正在三晋大地蓬勃进行,一张承载中华古文明和山西风情的新名片呼之欲出。   

近年来,山西努力从资源依赖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转型发展上下功夫,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山西省政府年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从年开始采取申办制,激励各地提升文化旅游业竞争力。有专家学者为山西算过一笔账:如果一名外籍游客来山西旅游,平均消费美元,相当于出口了一吨半优质焦煤。如果国内游客来山西旅游消费元人民币,价值相当于两吨以上动力煤。文化是旅游的营养土,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往往乏味和庸俗,缺少文化深根的旅游开发多是无根之木,一串串一度被煤尘遮盖的文化明珠才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 

在三晋大地,作为县级区域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地区,高平市充分挖掘20处“国保”的文化内涵,提出以“寻根炎帝”精品旅游线路为主线,重点开发包括从炎帝陵到炎帝行宫、炎帝寝宫、炎帝中庙和羊头山炎帝高庙在内的炎帝系列遗址遗迹,全市形成了“寻根炎帝旅游区、怀古长平旅游区、印象良户旅游区、梨园飘香旅游区、千年古刹旅游区”五大重点旅游区域。今年“五一”假期,“寻根炎帝”旅游精品线路日均吸引游客万余人。   

煤炭大县阳城地处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交汇处,这里有古香古色的古堡民居、原生态的自然山水,还有以商汤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为阳城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先天优势。阳城县旅游文化工作组组长李国平介绍,目前,阳城形成了以皇城相府、海会寺等为代表的古堡古村落观光游,以蟒河、析城山等为代表的山水休闲游,以郭峪半亩园、三利珍生态园为代表的农家乐,以蚕桑产业园、中药材生产基地为主的田园养生休闲游,以上党梆子、中庄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俗体验游。年,阳城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4.2亿元。“从煤炭到旅游,阳城已经尝到转型的甜头。接下来,我们要深挖生态和历史人文优势,完成从依靠风景到实现‘悠然阳城’生活方式的转变。”阳城县县长窦三马说。   

据介绍,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山西注重旅游与文化创意、文化遗产保护深度融合。据介绍,在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上,具有浓郁三晋色彩的传统工艺品等各类文创产品受到展商和观众喜爱,全省签约文化项目22个,涉及投资额度.8亿元。精彩纷呈的艺术产品成为山西转型发展道路上一道亮丽风景。舞剧《一把酸枣》、《粉墨春秋》,音乐剧《火花》,话剧《生命如歌》等优秀新创剧目,深情诠释了山西的民俗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并收获不错票房,成为展示和提升山西文化影响力、吸引力的窗口与载体。   

据了解,文化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年,全省旅游总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21.11%,实现旅游业增加值.1亿元,占全省GDP的10.2%,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2%,旅游业带动的餐饮、住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亿元。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山西尚不是文化旅游强省,如何将地方文化更好融入景区,用文化的魅力使游客流连忘返,让古文明和新山西交相辉映,仍需文化学者、旅游专家和表演艺术家与我们一起深入思考。”山西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西正在推进文化保税区、文化产业园、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文化云平台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红色文化主题精品旅游路线规划,山西关于加快推进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的指导意见及工作方案起草等工作,将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报,年07月26日,徐林)

“地下文明看陕西,地上文明看山西”。山西省具有我国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地上文明建筑。这里的地上文明建筑可追溯至0年前的历史,晋商文化是山西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之一,之所以影响深远,一方面是由于晋商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极为经典实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晋商在当时的年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传播晋商文化是转型发展的一大着力点

晋商文化的兴起和兴盛并非一时之力,这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组合。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晋商文化具有自身的闪光点。明清以来的经济发展史上,晋商更是举世瞩目。在晋中和晋北一带呈现着多位著名的商人前辈,晋商的经营范围非常广泛,经营种类繁多,经营思路开阔。晋商文化的精髓主要体现为晋人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攻坚克难勇气和团结奋斗的团队意识。

如今,在山西的大部分地区,都留有大量晋商前辈的家族建筑,这些建筑如今已经成为后人仰慕和陶冶提升的场所。不少人慕名前往、学习精神,这成为山西文化转型发展的一大着力点。

发展地方旅游业是转型成功的关键

“人说山西好风光”“左手一支太行,右手一只吕梁”,在山西这种特殊的地形中,蕴藏着丰富的地上文明和自然风景。多年来,受春夏秋冬,人们可以尽情穿梭在这片黄土大地上,感受这里的风景人文,体验这里的风味小吃,怎能不算一种怡情?从晋南到晋北,

从晋西到晋东,多条旅游线路任您挑选。这里的人们淳朴厚道,这里的民风纯正实在,这里有革命老区,有历史文明,有自然风景……各个不同的地市具有不同的文化,风俗也会不一。目前山西各地区也正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长此以往,山西大地将会形成一张坚固有型的旅游网。

文化转型的成功与否决定山西的出路

作为“一煤独大”的省份,山西人曾因此自豪,同时也存有担忧。毕竟煤炭产业的发展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因为煤炭资源的锐减和相关产业的缩减,山西的产业转型多年来受到党中央和其他省市的高度







































白癜风症状
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tw/10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