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晋中教育均衡发展治理新格局
共享教育公平的晋中回答
王文安宋晓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助推高中教育发展,为高中学校输送了一批综合素质高、行为习惯好、学习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生源。
■高中均衡、优质发展为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条件,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不再为选择优质高中而择校。
■“晋中市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同时,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这一符合教育规律的经验才是值得各地普遍借鉴的。”
年教育部全面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制度,以此作为衡量县区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此次认定中,我市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地区:
——基于十多年坚持推进义务教育改革的积淀,再次站在发展的制高点。
——经过-年两年攻坚,抬高底部,补齐短板,所辖11个县(区市)全部通过国家认定,我市成为山西首个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的地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使老百姓较早地、更多地享受到了教育公平带来的幸福:无论城乡,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我市独特的均衡发展模式不断吸引了国内诸多官员、学者、新闻媒体的深度挖掘。随着对我市推进均衡发展经验研究的深入,诸多专家有了更深刻的答案:
——我市推进均衡发展采取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方式,不仅实现了市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县和县的差距得到缩小,而且还在高中阶段,乃至学前教育阶段也实现了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能够实现良性的互动促进,展现出晋中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形成的均衡治理格局,展现出对五大发展理念、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真正担当起了回归教育原点,全面立德树人的重大责任。
1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中教育
年1月23日《中国教育报》2版头条刊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评论文章:《“超级中学”超越了教育规律》。
该文针对部分存在“超级中学”的地区伴随激烈的生源大战,使优秀学生和教师不断流失,出现“县中沦陷”情况等问题,以我市作为典型案例,表达其立场观点。
“县域高中教育滑坡的直接后果是初中不保,初中阶段的生源和教师也相应流失,从而危及义务教育的巩固。有鉴于此,山西晋中市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形成每个县(区市)都有1所优质高中、人口较多的县有2所优质高中的格局,校均规模人。同时,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这一符合教育规律的经验才是值得各地普遍借鉴的。”
杨东平教授的观点真实反映了我市高中教育发展现状。我市辖11个县(区市),共有27所普通高中,其中16所省市优质高中全部合理分布在各个县(区市),形成了每县(区市)均有1所优质高中,人口较多的县有2所优质高中的格局,且每所学校都是标准化、现代化的学校,都是办学条件设施完善、管理过程精细、师资队伍过硬、教学成绩突出、百姓公认的好学校。
事实上,我市通过抓硬件建设、抓规范招生、抓课程改革、抓年度考核等举措统筹促进高中教育,已经持续开展了近十年的综合治理。
——市县领导高度重视。坚持每年召开高中教育工作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参会讲话,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对年度高中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安排部署。全市有三分之二高中学校,由政府投入进行新(改、扩)建,投资总额达15亿多元,一批设计理念新、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普通高中学校成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标志。
——规划布局科学合理。我市坚持多年科学调整高中布局,学校数从67所逐步调整至27所,符合国家规定的每10万人一所普通高中的要求。我市超前的规划布局,被省教育厅领导誉为全省最好的高中布局,为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招生管理科学规范。普通高中录取由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严格执行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限招生时间、限招生范围、限招生班数“六限”政策,消除了跨县区争夺生源、恶性竞争的招生乱象。
——队伍建设重实效。全面打破县际区域界限,搭建跨县区联片教研平台,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在教师培训方面,坚持实战原则,以同题异构、说课、评课等形式,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数据显示,近三年有名高中青年教师在此平台得到锤炼成长。
——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我市全面发挥市级统筹规划作用,以行政推动、典型引路等方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推动,全市校本课程开发达余门,社团达多个,涌现出灵石中学“双层次问题导学”、和顺中学“”学导型等为代表的课改先进校,特别是太谷二中探索出的“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效益得到全面提升,荣获年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全省仅有六个单位获此殊荣。
——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初步形成了以榆次一中开放办学、多元育人,太谷中学形意拳、学生领导力课程,平遥中学国学经典诵读为代表的文化特色;以祁县中学全员励志教育“导师制”等为代表的德育特色;以榆次二中、介休中学为代表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以晋华中学“篮球”、经纬中学“足球”、教育机器人为代表的体艺科技特色等,促进了高中学校的多样化发展。
多年来,我市持续办好每一所高中的直接效果就是:县与县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越来越均衡,管理越来越有序,质量越来越高,老百姓在家门口,不出县区就能上好高中考好大学,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通了出口。与此同时,为顺利实施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提供了现实条件,稳定了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生源,带动了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农村学校上优质高中的比例高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改革发展中“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在我市教育的具体实践中,问题意识贯穿始终。
针对农村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比例不足问题,早在年就开始探索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学生进入优质高中的比例。指标到校比例从最初的5%逐步提高,年提高到60%,年和年分别为80%。为进一步引导初中学校由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tw/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