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城乡学校均衡发展晋中教育百花齐
榆次区长凝镇相立小学建成的新教学楼,硬件设施全面更新,学习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记者杨洋摄
3月4日早晨7时30分,家住市城区领秀铭筑小区的王文璇从家里出发,步行约10分钟到达榆次九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她笑着告诉记者:“榆次九中搬迁到蕴华街后,不但学校师资、环境一流,而且方便了附近学生就近入学,我们都很开心!”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工作按照“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坚持以市统筹、顶层设计,整体构建了“四化、两改、三保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既符合市情,又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全市数十万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教育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20世纪末,我市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也是不争的事实,老百姓呼唤教育公平。进入新世纪,如何创设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良好的教育?我市用10年时间,用实际行动给全市人民呈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市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圈定在全市范围内,提出了以“四化、两改、三保证”为核心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方案。“四化”即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交流制度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两改”即改造薄弱学校、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三保证”即保证贫困生不失学、保证学困生不流失、保证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在具体实践中,我市主要实施6种路径:路径一是实施千校达标工程,让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同步改善。年以来,我市按照“精准投入、倾斜薄弱、抬高底部”的原则,投入60亿元推进“千校达标”工程,改造了一批薄弱学校、建设了一批寄宿制学校、扩建了一批城区学校。同时,持续实施寄宿制学校暖气安装等学校标准化配套系列工程。、两年,市、县投资9个亿,全市所有农村学校集中实施了“改薄”项目。同时,全市投资多万元,实施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标准化改造,使农村学生过上健康、有品质的生活。路径二是推动万师交流,让城乡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高。我市从补充师资力量、盟区推进交流、培训提升素质、建立激励制度等方面,给予农村教师倾斜支持,使优秀人才在农村进得来、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路径三是%指标下校,让农村初中学校的生源稳得住。从年开始,我市探索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办法,比例从5%逐步提高到年的%。路径四是改革管理模式,让城乡不同类型学校联手发展。全市组建城乡教育联盟78个、教育集团22个,涵盖了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学点。路径五是缩小数字鸿沟,让信息化引领农村教育现代化。适应“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要求,推进数字校园、网络课堂和异地同步课堂,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路径六是实行电脑编班,让广大学生享受均等的教育环境。从年开始,我市设立了统一的阳光编班日,每年秋季开学前,所有县(区市)全部在同一时间,运用同样的程序,统一电脑编班。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全市中小学校带来了新气象:稳定了乡村学校生源,减轻了城市学校压力;激活了所有学校的办学活力,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提高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幸福感;农村教育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乡村文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了教育的社会形象。广大中小学生沐浴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阳光下,一步一步地编织自己的人生理想。(闫淑娟)
白殿疯早期症状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tw/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