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土确诊107专家陕西三原11岁
国家卫健委消息,12日0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8例(上海5例,广东2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例(河北90例,黑龙江16例,山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河北新增本土确诊90例
据河北省卫健委消息,1月12日0—24时,河北省新增90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石家庄市报告84例(27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邢台市报告6例。新增15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其中石家庄市报告14例,邢台市报告1例。
石家庄确诊病例中
一名1岁男童第五次核酸测出阳性石家庄12日确诊病例中,一名1岁男童,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人,为1月10日第28号确诊病例的外孙。
这名男童年12月19日从北京朝阳区北苑家园紫绶园乘私家车到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姥爷家居住,年1月7日作为密切接触者被转运至藁城区指定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其间分别于1月2日、3日、5日、7日进行了4次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1月11日晚核酸检测呈阳性;
1月12日由负压救护车转医院建华院区,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此外,石家庄12日确诊病例中还有多名儿童,包括6个月大女婴(确诊病例31)、2岁男童(确诊病例41)、6岁男童(确诊病例15)、6岁女童(确诊病例76)、8岁男童(确诊病例77)、8岁女童(确诊病例80)、12岁女童(确诊病例26)等。
石家庄新增84例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已全部公布,多人确诊前经过多次核酸检测。记者注意到,其中确诊病例21在12月29日开大货车到陕西省神木煤矿。现将其行动轨迹公布如下:
确诊病例21:男,51岁,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人。年12月25日至28日居家无外出;12月29日自驾货车到陕西神木煤矿,后到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某化工厂;12月31日返回石家庄;年1月1日居家无外出;年1月2日下午自驾货车到陕西神木煤矿,后到山东滨州市沾化区某化工厂;1月4日返回石家庄;1月4日转运至隔离点医学观察;1月7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当日由负压救护车医院;1月8日核酸复核呈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1月12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黑龙江新增16例确诊病例
黑龙江省卫健委消息,12日0至24时,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例(绥化市望奎县1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哈尔滨市香坊区3例)。治愈出院确诊病例1例(黑河市爱辉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例(绥化市望奎县2例、绥化市北林区2例,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7例、伊春市大箐山县1例),均为望奎县惠七镇惠七村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
山西新增1例确诊病例
山西省卫健委消息,12日0至24时,山西省本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晋中市榆次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
河北廊坊:即日起暂停市区出租车、网约车运营
廊坊发布1月13日消息,廊坊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廊坊市区暂停出租车运营的通知》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配合全市人员流动管控,自即日起暂停市区出租汽车(包括网约车)运营。请各公司立即通知司机执行,请广大司机主动配合,坚决服从。恢复运营时间另行通知。
咸阳三原可疑病例6天5次核酸检测,最新结果公布
1月12日,记者从咸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1月7日,咸阳市接三原县报告,陈某某因医院就诊,经第三方机构核酸检测为阳性。随后,经省、市、县疾控和医疗机构6天5次检测,均为阴性。
陈某某,女,11岁,无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旅居史,1月5日晚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6医院就诊,上午10:30采样,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核酸检测,7日反馈检测结果为阳性。
当晚,由三原县疾控中心、咸阳市传染病院、咸阳市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分别进行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8日咸阳市疾控中心、咸阳市传染病院、省疾控中心核酸检测为阴性。
9日、11日,咸阳市疾控中心、咸阳市传染病院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12日,咸阳市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接到三原报告后,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市级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一线指挥调度,省市县三级联动,精准科学研判,依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全面流调、全面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请广大市民朋友不必恐慌。
专家解读:三原11岁小学生可能是假阳性确诊还要综合判断
三原11岁小学生无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旅居史,一次核酸检测报告为阳性,再次采集咽拭子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3名关联人员(其父母和河北石家庄返乡居民孙某某)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会不会是核酸检测不准确?有没有其他病毒导致阳性的可能性?还是这个小孩自愈了?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闫亚平教授认为这些可能性都存在,他还补充说假阳性的可能性也很大。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系统中繁殖,因此通过检测痰液、鼻咽拭子判断是否感染,但是抗体检测、核酸检测都存在一定比率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还要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综合判断。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IgM和IgG抗体检测作为临床确诊标准。特异IgM和IgG免疫测定假阳性通常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试剂盒阳性判断值的设定,一些处于阳性判断值附近的弱阳性结果,很可能是假阳性;其二是患者标本中存在导致免疫测定假阳性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干扰物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有否来判断阳性和阴性,不存在阳性判断值的问题,但会存在不同检测者判断的差异。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则需要设定阳性判断值,其较好的做法是通过测定大量的阴性人群和一定数量的已知阳性人群标本,采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阳性判断值,通常为假阳性和假阴性均较低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测定信号。因此,不可避免处于其周边阳性一侧的结果,会有一部分弱阳性其实际为假阳性。干扰物质有内源性的和外源性的。内源性干扰物质一般包括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补体、因使用鼠抗体治疗或诊断诱导的抗鼠Ig抗体等,在日常的临床血清(浆)标本中,有相当比例的标本不同程度的含有上述各种干扰物质,从而可能导致测定结果的假阳性;外源性干扰物质包括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贮存时间过长和标本凝固不全等。首先要注意避免出现严重溶血。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基团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因此,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标记酶的ELI-SA和CLIA中,如血清标本中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则其在温育过程中会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入的HRP底物反应显色或发光,导致假阳性。此外,标本在2~8℃下保存时间过长,IgG可聚合成多聚体,在间接法免疫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甚至造成假阳性。
与“假阳性”相对应的是“假阴性”,是指携带病毒却检测不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整个检测包括采样、运输、灭活、核酸提取、PCR反应等很多步骤,每个环节的错误操作都可能导致“假阴性”。首都医科医院检验科刘向祎主任解释说,目前我们检测的“假阴性”结果,主要因为采集标本不合格。采用普通棉签肯定不行,要植绒拭子。无论采集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主要是采集病毒含量相对较多的咽部分泌物,反复涂抹,刮出足够的、包裹着病毒的上皮细胞。如口咽拭子采集,很多人张开嘴,采集人员没用压舌板,仅仅在口咽处一抹,采集就不正确。事实上,对标本采集,“核酸检测工作手册”做了明确规定:应当采集呼吸道标本,包括上呼吸道标本(首选鼻咽拭子等)或下呼吸道标本(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其中,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根据临床需要可留取便标本。刘向祎特别强调,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患者诊断金标准。实验室检测永远是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和信息,而不是真正的确诊。
来源:西安网V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xw/1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