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山西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
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
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辖区的扩容,行政区划调整从未停止过。撤县设区、撤县设市、撤地设市一批接着一批。就在这两三年,中国大陆23个省、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除了宁夏、山西、湖南、甘肃外,都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有的调整的幅度还比较大,比如安徽,直接将安庆的枞阳划入铜陵,将寿县划入淮南,将巢湖撤销分别划入周边的城市。对于湖南、甘肃、山西、宁夏这四个省份,山西是最有可能在后期进行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区、郊区、矿区已经成了山西的特色。
山西有11个地级市,其中有四个城市的市辖区叫城区、矿区、郊区之类的名字,不仅名字很土,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张,这种区划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城区面积过小,并且被郊区或者近郊县紧紧环绕,非常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单从名字上看,就可以看得出山西是个能源城市,是个工业城市,当然第一感觉也是很土的城市。
大同,是山西第二大城市,他的市辖区的行政区划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形成的,是建立在政企合一的大背景下,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改革开放后,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市辖区人口大大增加,其中城区72.3万、矿区50多万、南郊区40多万,以城区为中心连片的市区面积增加了三倍多。随着设区的变动以及工矿企业的关闭迁移,七十年代形成的行政区划早已面目全非。
如今大同是城郊分割、犬牙交错、区界不明、矛盾重重”,城区、矿区、南郊区的行政区域界线不清,管辖范围重叠,仅口泉、平旺两个乡,就有8个国地税分局、3个公安分局,12个派出所。反映在税收、治安、户籍、环境卫生、城市规划、行政审批,项目落地等方面,扯皮不断,混乱不堪,有利的事争着干,没利的事相互推。这种机构重叠、管理混乱、互相扯皮的局面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管理盲区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影响大同城市发展的枷锁。
除了大同,阳泉、长治的城区和矿区面积都很小,还被一个郊区完全包围了起来。对于晋城城区不足平方公里,四周被泽州县包围了起来。这种市辖区区界不明、城郊分割以及城区过小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的发展,城市辐射力不足,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瓶颈。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加大城区发展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优化行政区划调整,拓展城区发展空间。
许昌市魏都区被许昌县包围,现在已经将许昌县撤县设立建安区。邯郸市以前的市辖区很小,几乎被邯郸县包围,而且峰峰矿区还被磁县隔开。如今,邯郸县已撤销分别划入丛台、复兴、邯山区,永年、肥乡也撤县设区,磁县的部分乡镇划入复兴和邯山,不再存在市辖区隔开或者飞地的问题。如今面对大同、阳泉等市的现状,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势在必行。以前太原市区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区。年5月8日,太原市调整行政区划,市区分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形成了6区3县1市的格局。不仅名字好听,而且还解决了行政区划带来的问题。对于大同,完全可以按照太原的做法,将南郊区的西半部分和矿区合并设立一个区,暂且叫云中区吧,城区和南郊区的东半部分合并设立一个区,暂且叫平城区,撤销大同县设立西坪区,最终形成4区6县,这样大同就不在存在区界不明的问题,城市的发展空间也扩大了。对于阳泉,城区、郊区、矿区合三为一,暂且叫山城区,撤销盂县设立盂州区,形成2区1县。长治下辖2区1市10县,市辖区人口不足百万,市辖区面积多平方公里,小马拉大车在这里很明显。长治的行政区划调整可以借鉴一下保定。当时保定区划调整前下辖3区4市18县,行政区划调整后,市辖区由3个变成5个,市区面积由原来的平方公里增加到平方公里,扩大了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原来的.4万人增加到.6万人。长治可以将城区、郊区合并暂且设立上党区,撤销潞城市、壶关县、屯留县、长子县和长治县,形成6区6县,市辖区面积近平方公里,市辖区人口将超过万人。晋城最游客鞥就是将泽州县撤县设区,并将部分乡镇划入城区。除了大同、阳泉这几个城郊交错的城市之外,最有可能调整的是太原。如今太原城市飞速扩张,而晋中的市区与太原的小店区紧挨着,同时晋中下辖的县离着晋中市区却比较远,不知道这座晋商故里最后会不会出现巢湖市那样的结局就不得而知了。(傅承敏)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仅作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
长治综合整理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加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次您发的信息,不用太久,不用太难,瞬间即可!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zw/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