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导师介绍
设计手绘
考研快题
设计软件
考研理论
出国留学
建筑
规划
园林
室内
工业
视传
服装
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研准备期间啦
在读研期间
老师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若选择得当
既能符合你想要的研究方向
又能给你极大的帮助
提前联系老师时
可以先准备好作品集
展示自己的实力
发到老师的邮箱
给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四方小编在这里整理并推送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导师的相关信息
祝大家顺顺利利~
张杰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历史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传承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实践
主要成就:
重要学术组织任职
国际古迹与遗址历史会(ICOMOS)历史村镇委员会(CIVVIH)副主席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分委会主席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村镇专业委员会主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重要科技获奖情况
年,景德镇陶瓷工业博物馆获得“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年,三坊七巷(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获得“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年,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及数字技术应用获得“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文化部)
年,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扩建改造工程设计获得“二〇一五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园林景观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年,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扩建改造工程设计获得“第一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一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得“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一等奖”(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得“二〇一六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年,济南老商埠一期获得“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奖二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年,节能城市与住区形态研究与工程应用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年,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示范区实施规划设计(景德镇陶瓷文化科技产业园概念性规划)获得“教育部年度优秀勘察设计奖(一等)”(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分会)
年,景德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系列规划与实施(排名第一)获得“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奖(一等)”(北京城市规划学会)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作为负责人完成多项重要国家研究课题,包括: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关键技术研究》(.01-.0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喀什文化区聚落遗产保护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1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历史景观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7)。
在中国传统城邑、聚落空间文化领域取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以《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专著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性研究中,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提出了全新的视角与方法和突破性的见解。
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遗产保护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广州、昆明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相关工作中,较早地提出了将地域山水特色、聚落遗产网络等纳入名城保护体系的概念与方法,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历史名城的管理提供了具有法律地位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有机更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较早提出了城市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模式,并在一系列研究性规划设计中,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成功为多个城市塑造了金名片,取得巨大的社会、文化与经济效益。
探索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带领团队长期跟踪、负责完成的景德镇陶溪川工业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园以及景德镇城市修补系列工程,对保护景德镇完整的陶瓷产业遗产、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地方产业转型、提升文化自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边志杰
职称:副教授
职位: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学历:研究生(硕士)毕业
学位:硕士学位
最后毕业院校:北京建筑大学
主要成就:
获奖:“河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三等奖
“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公共建筑综合奖三等奖
论文:《对旅游游乐建筑的一些认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10卷第3期
《北京前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发展规划》
《北京规划建设》年第4期
作品:前门地区保护整治复兴
河南安阳古城保护规划
北京雍贵中心
中国外文大厦
北京海上海五星酒店
北京建筑大学体育馆
医院
江医院
陈雳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职位:后勤产业处基建处副处长、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三届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位: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近现代建筑史建筑遗产保护
主要成就:
主要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参与遗产保护工程50余项
主要主持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西方建筑修复技术在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中适用性研究”
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西方经验借鉴下的中国近代砖木建筑修复技术策略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近代德国城市运行机制和工程技术对中国城市化影响之研究”
北京市教委课题“北京地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预判阶段操作模式研究”
主要专著:
楔入与涵化——德租时期青岛城市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9
欧洲历史建筑材料及修复,东南大学出版社,9,
代表性论文:
陈雳苏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港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业建筑,5
陈雳倪博研,德国殖民时期青岛地区的早期工业化及建筑遗产,工业建筑,1
陈雳黄煌,欧洲历史建筑之石材修复技术概要,古建园林技术,4
陈雳,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大典——北京卷,天津大学出版社,11
陈雳张纪平,科学保护理念下的藏传寺庙修复技术概要——以江孜白居寺为例,新建筑,10
陈雳,田瑨,倪博研,文化担当与综合整治:以柳林明清街为例谈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和策略,建筑创作,No.201.02
陈雳,郑利鹏,历史性建筑玻璃之保护修复概要,遗产与保护研究,3
陈雳,吴少敏,基于价值阐释和技术应对的土遗址保护——以麟州故城为例,新建筑,10
陈雳,杨昌鸣,新罗马风.罗克格.涵化,建筑学报学术专刊,
陈雳,浅谈语言与建筑之意向对应,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陈雳,兰志玟,木构树轮定年法及中国古建筑应用展望,建筑学报学术专刊1
陈雳张松,近代单威廉土地政策述评,德国研究,3
陈雳张松,单威廉的土地政策与近代青岛城市发展,建筑学报学术专刊2
陈雳曹治政,强势楔入和渐进逾越——浅析德租时期青岛建筑形态之演变,建筑学报,/8
胡雪松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职位: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乡村聚落与乡土建筑
建筑教育
主要成就:
著作/论文:
编著:《云南乡土建筑文化》(东南大学出版社,);
论文:“利物浦的双线体系与我们的弹性模式”(《世界建筑》,,03);
论文:建筑学特色专业建设中建筑设计课程特色建设的策略(《建筑学报》,,10);
论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异质建筑在思考(《建筑学报》,,06)。
科研项目:
“农村住房使用与建设情况调研”(住建部,,04——,04);
“‘十三五’农村危房改造信息数据核查调研”(住建部,,03——,05);
获奖: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政府,)
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
承担课程教学:
“建筑设计及原理一、二”(本科);
“建筑概论”(本科)
“人文地理学概论”(研究生)
马英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体育建筑、交通建筑、各类综合体建筑为代表的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城市更新与设计
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及图集编制
主要成就:
主要科研
1.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UDC011,未来“城市-建筑”设计理论与探索实践研究,-01至-12,在研,主持
2.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W132-3,基于站城融合的大型公建共享设施协同设计研究,-07至-12,在研,主持
3.四川省苍溪县住建局项目,四川省苍溪县综合体车库改建设计及研究,-08-至-08,40万,在研,主持。
4.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城市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低碳导向的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起步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与编制技术援助项目,-,30万,在研,参加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修编,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项目,.
6.《中等职业学校项目规范》研编,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项目,.
7.《城市机动车停放维修服务设施规范》研编,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项目,.
8.《特殊设施建设规范》研编,参编,.
9.《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图示》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联合主编,.02.
10.《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修编,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项目,.
11.《建筑设计资料集修编-交通建筑-停车场库部分》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项目,.
12.《司法行政系统业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项目,.
13.《体育场地与设施(一)》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8J-1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项目,.
14.《基于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模式下的停车场库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15.《娱乐体育设施的设计思维与对策》北京市教委项目
部分工程
1.本溪工业遗产群-本钢一铁厂旧址炼焦炉抢险加固和1号高炉展示利用工程设计
2.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文物保护规划
3.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山城遗址保护性设施改造
4.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
5.援加蓬共和国国家体育场方案设计
6.援加纳国家体育场方案设计
7.新建铁路哈大客运专线沈阳站改扩建方案设计
8.医院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
9.医院改扩建设计
10.广东东莞市长安镇体育馆设计
11.黑龙江省会展体育中心方案设计
欧阳文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历:研究生(硕士)毕业
学位:硕士学位
电子邮箱:ouyangwen
bucea.edu.cn主要从事工作: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传统建筑及环境的保护与再利用
主要成就:
主持和参与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的理论框架与时间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中《城市中小套型住宅居住实态调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方寒冷地区村镇住宅节能技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中子课题《既有居住区公共空间与绿地改造研究》。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的专题一“生态村规划与设计研究”,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项目《成都市成华区实施农村新居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规划委员会项目《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调查》,北京市教委项目《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建筑与城市规划专题》中子资源包《北京古村落》,以及“中央国家机关政策性住房供应和管理配套政策研究”,“发展中国家城镇住房政策研究”,“中央国家机关低标准住宅改造与再居住的技术与政策研究”和“北京旧城精华地区胡同分类保护模式研究”;“旧城人口疏解的综合配套实施政策专题研究”;“北京西四历史文化保护区四合院更新模式及其公共参与研究”等。
在研的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和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项。
发表学术论文论著:
·论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译著包括:《人性化的城市》、《城市空间设计》、《藏酷空间——LOFT》、《国外家居设计精选——小空间》等。
·代表性论文:1)中小套型住宅适应性评价体系《新建筑》12;2)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浅析《华中建筑》06;3)以人口疏解为前提的北京四合院更新改造初探《北京规划建设》;4)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住宅设计初探《建筑与文化》07;5)北京地区中小套型住宅居住需求及对策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6)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村庄规划设计初探《城市发展研究》10;7)北京地区低标准住宅现状调查《建筑学报》09;8)PreliminaryStudyonLow-carbonBuildingsintheFutureNewVillage《Proceedingsof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ntemporaryProblemsinArchitectureandConstruction》11;9)既有住宅区外部空间改造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论文集》,06
获奖情况: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精瑞科学技术奖建筑文化金奖(一等奖),获得精瑞科学技术奖住区规划优秀奖(二等奖);年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CADG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金秋野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位: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园林与传统设计语言的现代转译
当代建筑师及作品研究
复杂城市系统及其活力研究
主要成就:
主要著作:
金秋野著,《花园里的花园》,同济大学出版社,年12月
金秋野著,《异物感》,同济大学出版社,年6月
金秋野著,《生活的外壳》,同济大学出版社,年2月
金秋野,王欣编.《乌有园1-绘画与园林》.同济大学出版社,年12月
王欣,金秋野编.《乌有园2-梦幻与真实》.同济大学出版社,年2月
金秋野,王欣编.《乌有园3-观想与兴造》.同济大学出版社,年11月
金秋野,王博编《中国建筑与城市评论读本01新集体与日常》.同济大学出版社,年12月
金秋野,王又佳译.《透明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1月
金秋野,王又佳译.《光辉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5月
金秋野译.《本雅明的建筑哲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6月
社会任职: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分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学术分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前策划后评估分委员会委员
《建筑学报》特约学术主持人
《城市设计》编委
张忠国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位: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和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等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作为课题负责人共完成国外科研项目包括《日本狭山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日本宫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等1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建设部科技司项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市浅山区生态村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及对策研究等近30余项。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国家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等多项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
发表论文:
在《城市规划》、《城市问题》、《国际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
专著:
《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城市总体规划制度机制困惑与改革探索》、《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策略》和教材《区域经济与规划概论》分别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和兵器工业出版社已经出版。
荣誉与获奖:
年获得山东省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民族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竞赛铜奖并获得最佳指导奖,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年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设计竞赛二等奖,年获得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成果二等奖,年获得全国优秀学术著作出版二等奖,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年获得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年年年获得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论文奖。
承担教学课程:
城市规划概论;专业设计方向选题(一);毕业设计方向选题(一)专用周;毕业设计。
范霄鹏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位: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传统民居、地区建筑学、城乡规划、城市设计与历史街区保护等。
主要成就:
专著/合著:
《新疆古建筑》(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传统村落空间类型及承载力研究》
主要论文:
在国内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地区建筑研究和民居建筑研究等方面的文章50余篇,参编学术刊物2部。在《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开辟传统村落田野调查专栏。
主持或参与的研究实践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乡村整合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主持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子课题《高原室内外环境设计研究》、《传统村落空间类型及承载力研究》。
主持完成《北京对口支援和田“一市三县”富民安居工程和城镇保障性住房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疆农村安居工程规划基础研究》、《前门东侧路以东地区保护整治规划》、《浙江省淳安县姜家镇创意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产业发展规划》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规划设计并建成《绍兴鲁迅故里保护规划》、《浙江省淳安县狮城博物馆》、《河北蔚县暖泉镇玻璃塔与树花剧场》和《安徽省舒城万佛湖凤凰岛度假村》等近20余项实践工程。
荣誉获奖:
获北京市援建工作贡献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先进个人等各级奖励14项。指导学生竞赛获奖18项。
承担课程教学:
曾讲授本科生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设计专题、城市规划快题;研究生课程:城市史专题、城市设计导论。
现讲授本科生课程:城市规划概论、建筑设计及原理;研究生课程:中国传统聚落环境与民居。
张大玉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位: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zhangdy
bucea.edu.cn研究方向:
建筑遗产保护理论
建筑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
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村镇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及理论研究
主要成就:
发表论文: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出版专著:
专著(译著)4部
主持参与的科研及工程项目:
科研及工程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完善与使用功能拓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地区古村落空间解析》;建设部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新疆农村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基础研究》;“十五”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私家园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保护对策研究》;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与《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等。
承担课程教学:
风景园林学概论
丁奇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位:博士学位
主要成就:
职业经历:
年至今北京建筑大学
曾在日本京都大学、立命馆大学访问学习。现任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乡村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小城镇建设》杂志编委,《人居环境》杂志评论特约评论人。
发表论文:
发表专业重要学术期刊论文20多篇。
主持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传统民居聚落安全与防灾系统技术研究”、国家重大水专项研究子课题“基于雨水低影响开发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住建部课题“全国村庄数量变迁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20余项。
专著:
出版专著3部。
荣誉与奖励:
曾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北京市优秀村镇规划设计奖5项;指导学生获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盟)学生设计竞赛第4名、全国建筑院校境外交流作业优秀作业奖等。
赵希岗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职位:现代剪纸艺术研究院院长
学历:研究生(硕士)毕业
学位: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
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文化创意设计、新剪纸文化等
谭述乐
职称:教授,研究生导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博士学位
主要成就:
从事绘画创作与艺术理论、书画鉴定研究数十载。师承中央美术学院薛永年、尹吉男、王镛教授。擅长写意人物、花鸟,兼及山水。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艺术展并获奖。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数次。国画《荷花四屏》、《垂钓图》、《仕女图》、《高仕图》等系列作品曾在北京嘉德、保利、荣宝、华辰、瀚海、等大型拍卖公司展出拍卖。数十幅作品被首都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等收藏机构收藏。出版学术专著五部:《中国画全集古代卷—王翚》,《王石谷艺术风格与真伪鉴定》、《国画名师指导—谭述乐写意人物技法》、《国画名师指导—谭述乐写意花卉技法》、《国画名师指导—谭述乐写意荷花技法》。艺术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宣读论文。博士论文《王石谷艺术风格与真伪鉴定》、博士后出站报告《传统绘画的再认识》作为优秀博士论文收录在清华大学《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怡芳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archixu
vi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建筑地区性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模式和策略研究”(项目号58272),主研人员,结题王韬
职称: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位: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乡村人居环境
主要成就:
主持及参与项目:
1.《乡土建筑营建范式与技术改良策略研究》,北京建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主持
2.《农村住房建设和使用情况调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项目,参加
3.《北京传统村落风貌特色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加
4.《传统古建聚落适应性保护及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参加
滕学荣
职称: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位: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从事室内设计、陈设设计、展示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及设计实践工作
主要成就:
专著:出版专著《室内设计可持续发展策略》,并参与《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和《室内设计资料集2·装饰与陈设编》的编著工作。
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有《当代中国艺术设计产品消费研究》、《艺术化的景观环境设计》、《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基于环境观念的室内设计》、《论可持续室内设计的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北京城市环境设施探析》、《OnInnovationofSustainableInteriorDesign》等。
主持和参与实践项目: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实践项目10余项,
奖励:曾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学校教学优秀奖。
李珊珊
职称:讲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位:博士学位
主要成就:
专著论文:
ShanshanLI.“AViewofFlexibleHousingin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al,Behavioral,Educational,EconomicandManagementEngineering(),8(4),-.
ShanshanLI.“UserParticipation–anEssentialandPracticalwaytoFlexibleHousing”.ArchitectureAnthologyI:Education,Research,andPractice(),-.
李珊珊.“弹性住宅必要性研究”.《住宅产业》.(09).50-52.
LIShanshan.“Post-occupancyInvestigationofTwoOpenBuildingProjects”.OpenHouseInternational.(04).
刘烨
职称:讲师,硕士生导师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位: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zx/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