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的这些美食千万不要错过口水炸裂了都
“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也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是在山西,不仅有面食,还有很多美食~其中晋中的美食也是非常多的,所以说,到了晋中,以下美食您一定不能错过哦~
01平遥牛肉平遥牛肉是山西晋中地区平遥县的汉族传统名菜。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美食文化的精华之一。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起源年代无考,清代时已誉满三晋。平遥牛肉,传统制作工艺独特,从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渍、锅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盐、用水以至加工的节气时令等,都十分讲究。
02太谷饼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始于清代,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其主要原料是精白面、白糖、胡油芝麻、蛋清。年,山西省太谷县申报的“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被审核通过,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3猫耳朵猫耳朵是一种在山西、陕西、等地流行的汉族传统面食。其并非如名字所说用猫耳制成,只是因形似猫耳故名。
04晋中油糕晋中油糕是一道美食,制作原料主要有黄米、糖料。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晋中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05晋中油面油面是太谷县的传统食品,状似馒头,经油炸制而成。外酥内软,香甜可口。清乾隆年间,太谷县即有油馍、油食等油炸食品。到咸丰、同治时,西街“隆盛长”(原名“隆盛昌”)开始生产油面,专供大户人家食用。后来“文”子字号(文元堂、文令堂、文成堂)增加原料,改进工艺,使油面更富特色。“文”字号逐渐取代“隆盛长”,成了制作、经销油面食品的大字号作坊。
油面本为年节佳品,由于“文”字号闯出了名声,遂成为民间常食的一种面食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06昔阳吊炉小烧饼昔阳吊炉小烧饼,产生于金元时期,迄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当时,外族入侵,战火纷起,人们为了躲避战乱经常离乡背井,同时一种好消化、易保存、便携带的食物也就应时而生了。此后,几经改进成为现在的吊炉小烧饼,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昔阳人走亲访友佳品。
07荞面凉粉荞面凉粉在寿阳一带常为食用,是夏季的汉族风味凉面之一。相传赵匡胤由黄泽关到山西,正是暑伏天气,走到南岔贯寺,已是人困马乏,想吃点凉饭。恰有一位白发老师傅端来一碗白条食物,赵匡胤吃后,感到清凉适口,便问这是什么做的,老师傅说用甜荞麦做的,之后转眼就不见了。于是起名甜荞面凉粉,流传至今,堪为待客佳品。
08浆面条太谷熏鸽是太谷县的传统地方名产,已有近年的历史,始创于清代。此名产在旧时多为商家大贾招待国内外客商的。当时太谷城内西大街南门楼道巷的“隆盛昌”和太谷南门外“三盛园”的熏鸽最负盛名。那色泽金红、熏香味浓、入口醇香、营养丰富的熏鸽摆在餐桌上,的确令人垂涎。
09抿圪斗抿圪斗又称抿虫曲蛐,原产地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是山西晋中一带的主要面饭品种,清柔利口。不但可用豆面制作,还可用高粱面、细玉米面(须掺合适量的白面、豆面或淀粉面),吃时可浇配各种荤素浇头或打卤。另外,配以调料做汤面也颇有风味。比较有特色的是辣酱抿圪斗、酸菜抿圪斗。
10张家混沌蘸糊糊是平遥人的一种粗粮吃法,主要用高粱面做,做法也很简单,把面搅到水里,温火慢慢熬,并且不停地搅,一直熬成糊糊状,可以用筷子把面糊糊夹起来,糊糊就做好了。然后往油锅里倒上油,烹上葱花调料辣椒面,再加水熬成汤,蘸糊糊的两道工序就完成了。
蘸糊糊的做法简单,吃法却有讲究,主要体现在“蘸”上。把糊糊舀到碗里,小碟里倒上调料汤,手持筷子夹一块糊糊,放在汤里蘸一蘸就可以吃了。“蘸糊糊”要想吃香,主要是把调料汤做香。
15平遥碗托平遥碗托是平遥由来以久的一种特色风味面食小吃,具有面质筋道、滑爽可口的特点。
平遥的碗托有冷调、热炒两种食用方法。冷调是切成面条状放入人后加醋、蒜泥、芝麻、大料水、辣椒末、香油等即可。食用时有一种凉爽、清香、光滑可口的感受。热炒是将炒瓢内入入熟猪油,加入葱蒜后,将切成条状的碗倒入,加山药蛋丝或豆芽菜,再加大料水、酱油、醋等调味品。炒熟后香味四溢,诱人馋涎欲滴。
作者:记录晋中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苏最好的白癜风医院贵州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xw/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