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人李保明谈家风的传承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曾有一个关于家风的现场采访节目,观看节目后,就家风我一直在想:什么是家风?我的家风是什么?传承下去了吗?怎么传承的?想了很久,还真想出了个眉目。
依照我的理解,家风就是一个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是一个家庭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其实,家风的传承是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渊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出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家风成为这些美德传承的最好平台。家风的传承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教育。岳母刺字、孟母三迁、拾葚异器……一个个家风传承的经典故事被人们传颂至今。对家风的深度研读,让家风在我思维中的分量提升了许多,我自问:我的家风是什么呢?
数十年所经历的一幕幕岁月不断重现:年高级农业合作社之前,我家曾经营过一段店坊(旅店),每日都有住店客人,有农村进城办事的平民百姓,有外地来昔阳的摊贩客商,有往返阳泉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印象里,从未与客人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也未遇到过客人投诉告状的。想来应该是诚信经营礼貌待客的缘故。那时我家与昔阳县公安局一墙之隔,公安局的同志经常出入我家,借劳动工具、缝缝补补,当然也有公干治安检查,有的还在休息时间陪我玩耍,帮我制作玩具。这些交往我想是因为长辈们人缘好。待人刻薄的人,人们往往是避而远之的。这些是家风吗?怎样做人,长辈们并没有用成套的官话教训过我们,但他们点点滴滴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如果用文字总结,我觉得我家的家风是诚实做人,友善待人。在我的一生中,我就是这样做人的。
17岁高中毕业后我步入了军营,一待就是14年,我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交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对此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家风,让我正正派派做人;军营,让我的人生价值观升华。转业回地方后,我依然敬业工作,同时也有过人生的闪光点:曾解救过险遭非礼的年轻妇女;曾斥责过捡拾手机装入自身口袋的过路女人;曾主动退还过储蓄所多付的千元人民币……我可以这样说:上一辈人的家风我接过来了。但传承下去了吗?怎样传承的呢?
我有一儿一女,对他们的成长当然少不了言语教育,但更多的还是沿用祖辈们身教的做法去影响他们,尤其是把他们放在实践中,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练。在教育子女上我的观念始终是先让他们学会怎样做人,懂得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从来不溺爱和娇惯孩子,从小就培养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能办的事尽力让他们学着办,所以在他们上学时就已经学会了洗衣、做饭、干家务活。离家以后他们已完全能独立照顾自己了。在这方面我基本上没有操过什么心。儿子高中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不佳我没有让他复读而直接走向了社会。几年时间里干过歌舞厅的勤杂工、当过个体商店的售货员、学过刮墙装潢、摆过地摊、贩过韭菜蒜苔,也捎带着摆过台球案,还当过金店保安,在国资公司当过职员,比较稳定的是在乡政府当过几年联防队员。在这期间,我对他的训导是无论干什么都是个学习实践增长才干的机会,都要努力干好,学到真本事,踏踏实实做事,正正派派做人。尽管职业不定,挣钱不多,但儿子没有抱怨过,没有灰心过,干一行学一行,在实践中锻炼意志、认识社会、积累经历。也在这期间,我督促他参加了法律函授自学,数年坚持,拿到了大专文凭。也正是这张文凭,为他打开了走进烟草公司的大门。
儿子上班第一年被分配到介休烟草公司,在乡下一个烟草批发站工作。一日三餐靠自己打理。儿子从小生活在普通职工的家庭生活环境里,知道过日子的艰辛,也就养成了从不乱花一分钱的习惯。虽然是第一次远离家门,但他很会独立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且把自己的伙食调理得也不错,电话里经常告我吃饺子、包子、烙饼……许多年后在一堆废弃的纸张中我偶然发现了一本儿子当年的日常消费账单,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摘抄了其中两个月的支出,在这两个月的账单上,他仅仅在外就餐6次,花了12.5元,大概是工作忙顾不上做饭了。还买了20次饼子,每个饼子0.4、0.5、0.6元价格不等,共花了9.6元;5次馒头共5元。这些应该是早、晚饭的干粮。共买了8次蔬菜,其中有豆角、黄瓜、北瓜、榨菜等,每次花销都在2元以下,共花了19.6元。日常花销更是节俭,两个月只买过3次1元钱的雪糕,一次是平时买的,一次是到离石他姥姥家探亲路上买的,一次是“五一”放假到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时买的。这次旅游还喝了一瓶8元钱的矿泉水、一罐3元钱的健力宝。账单印证了我对儿子的了解,他不是一个乱花钱的孩子。那时他的每月工资是多元,这两个月生活开支不足元。由此联想到的还是养育儿女,看来养育儿女确实不能溺爱和娇惯,家长除了做好榜样,一定要舍得在艰难环境中磨练孩子,让他们早早懂得生活的不易,早早学会自立。如今儿子早已成家立业且生活条件不错,但儿时养成的那些好习惯仍然没有变,仍然在持续,我亦欣慰。
儿子的账单上有两笔支出引发了我的中科医院曝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xw/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