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介休及周边地区空王佛崇拜现象之浅探
汉人被崇奉为佛,查遍中国佛教史和民间信仰史,都是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这一独特的民间信仰现象呢?笔者试作一些初浅探讨,抛砖引玉,引起争鸣,以填补本土文化研究空白,并求教于方家。
一、田志超其人
鉴于篇幅,仅据道宣《续高僧传.志超传》简要介绍。志超,俗姓田,原籍陕西冯翊(今大荔县),后移居山西榆次源涡村。少精厉不群,嗜佛不婚。27岁投并州开化寺,拜高僧慧瓒为师。后被派定州参学,不满五年习成回晋,创建禅林。隋大业初,为反官府关闭山门不让僧人出入禁令,前往郡城请愿无果,后赴扬州要求面君被谴。武德元年(),率弟子20余人赴长安参加开国庆典,唐高祖李渊待之若仙。
武德五年(),田志超辗转到介休绵山抱腹寺弘法,又于城内创立光严寺,两处收授信徒,前后共度弟子近千人。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享年71岁,“葬于城南山阜”。
综上,其入当时高僧传记,殊绩有三:首先是反对隋炀帝,符合灭隋建唐的政治需求;其次做为高僧,受到开国皇帝御前殊礼,时属罕见;三是在绵山与城内均创佛寺,度徒众多,影响颇大。
二、田志超由高僧走向佛尊的历史踪迹
道宣《续高僧传》,成书于贞观十九()年,据田志超园寂仅仅四年,其所载志超传史应信无误,但其中并无太宗祈雨及封佛事。
绵山现存开元二十年()《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距志超园寂也才91年,碑文亦无唐太宗祈雨及封佛事。在介绍绵山历史时云“洁惠菩萨此山,以扶持空王如来”,叙述抱腹寺来历后称“皇初,满超二公,毓秀禅林……”。满公何僧,无典可查。超公,即志超。佛教史上,僧人被取僧名尾字而称公者比比皆是,如抗州林隐寺游僧道济被称济公。超公,一取其俗名尾字称公,二据绵山现存回銮寺“大宋碑”载:“(志超)俗姓田,法名惠超”,亦取僧名尾字称公。可見开元年间,志超还以高僧尊称,
尚未与空王佛联为一体,更末尊奉为佛。到宋代,田志超仍为高僧。现存咸平二年()《抱腹山回銮寺及诸寺院灵境之碑》载:“昔自唐祚以来,有空王和尚出现……俗姓田,法名惠超”。虽已与“空王”相联,但“和尚”仍属高僧。
绵山现存金大定十一年()《谢雨祭文牌》云绵山“有龙神栖宅,向来祈求,无不获应”。可见,当时空王佛赐雨故事尚未形成崇拜信仰。
元代时,空王佛信仰己初步形成。绵山现存元统三年()《焦居士真骨碣铭并序》载:焦居士“乃捐妻子登抱腹岩,礼空王佛,持修行之愿”,证明当时绵山己主供空王佛。经过近年当地僧徒与民众的推崇演绎,田志超终于被尊奉为佛尊了。
纵观中外佛教史,大乘佛教虽有诸多佛尊,但真人成佛者唯释迦牟尼一人,少数高僧仅称菩萨,如阿难、伽叶、马鸣、龙树等等。可见,此时田志超在当地僧众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明代,是空王佛信仰鼎盛时期。先有绵山云峰寺正德十二年()《重造空王古佛金身石殿踊路碑》载:“空王古佛……于大唐高祖时托化人间,上祖田氏……幼名志超”。首次确认了田志超的前世古佛渊源,为其后世成佛提供了佛史依据;首次记载了唐太宗派使往绵山求雨故事:“即空王佛令……作务者,即向西三杓,信善长者请回,长安雨足。”但尚无唐太宗封佛之事。
次年,在云峰寺《抱腹岩重建空王佛正殿碑》中,一是明确记载志超令徒弟摩斯代为洒雨,碑文在重复介绍其生平后云:长安使者“以至介山拜投禅师,令拜厨下,使者摩斯值淘米,将泔向西泼三杓,……果应”;二是完成了唐太宗封佛故事:“……云中现出金字牌,云过去空王古佛。太宗礼毕,敕赐空王佛号,包塑真容。”
至此,田志超经过古佛托生、祈雨有应、太宗封佛等重大传说演绎,名正言顺地升至佛座,且因唐太宗祈雨“果应”,其法力便主司赐雨而兼其它了。
三、田志超被崇拜为佛的成因
综上所述,田志超经过余年的漫长历史的渐进演泽,终于被尊崇为中华大地上唯一的汉人之佛。但是,我们详细比对有关田志超的文献与碑刻,发现在民间造佛过程中,因历史局限或其它原因,留下一些疑点与矛盾:
一一与史实相舛。与志超同寂仅后四年的《续高僧传-志超传》中,并无太宗祈雨与封佛等重大事件的记载。
一一与时间有误。《续高僧传-志超传》明确记载志超“以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于城寺”,绵山云峰寺正德十二年和十三年碑却记载田志超是贞观十三年三月十七日园寂。更有甚者,兴地村回銮寺万历九年()《空王佛记碑》和张壁村万历四十一年()《空王佛行宫碑记》均将唐太宗祈雨和封佛事记为贞观八年()。
一一后加了徒弟。《续高僧传-志超传》并无田志超徒弟名字记载。在前引宋代回銮寺碑中银公是先于志超的绵山高僧,其文云“当山有银公、峦公、绰公者,是天边圣者”,摩斯为神话龙王。查在绵山留有踪迹的高僧,峦公当为东魏昙鸾,绰公当为隋代道绰。但在绵山正德十二年碑中却有“摩斯银公受记”成为田志超徒弟的记述。
今天,造成以上困惑的原因已很难揭晓。这如同历史上,诸多民间习俗和信仰大都经过民众长期口口相传和反复增补后,才丰满成型。因此,研究这些现象时很难得出确切结论,也没有必要深究。但这并不影响晋中盆地老百姓对绵山空王佛的虔诚膜拜。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大凡地域特定民俗或信仰,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地域需求。
首先要名正言顺。晋中盆地的先民们推崇田志超为佛时,懂得须经上天之子即皇帝敕封方具正统性。如孔子被封为儒家祖师,老子被封为道家祖师,关公被封为财神,玛祖被封为海神等等。田志超要尊奉成佛,由当时皇帝唐太宗敕封,具备了二个广受崇拜的要素:一是皇帝敕封,对官民具最高权威性;二是空王佛为最高之佛。据丁福保《佛教大词典》“空王佛”注:《法华经-人品记》称空王佛是释迦牟尼师尊,《见难佛昧经九-往生要集中本》称空王佛是阿弥陀佛的师尊,对佛教信徒具有极大摄服力。
其次符合地域特征。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古十年九旱,尤其春旱,殃及先民一年生计。祈盼佛祖降雨,成为官家理政安民和百姓以食为天的一致需求。因此,空王佛祈雨灵应的传说故事,符合山西老百姓的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方能在山西广为流传。再次是从现有文献看,介休及其周边地区在明正德至万历一百多年中,天灾尤其旱灾较多。其间又有一些诸如王一魁、史记事等有为者主政介休,为尊奉田志超为佛提供了局部地域需求,更为当时介休主政者所支持推崇。
由于以上原因,空王佛信仰尽管历代佛教典籍从未记载,历代佛教界也未认可,但在历代山西通志、汾州府志、介休及周边县志却反复入册,历代太原以南晋中盆地的老百姓更是家喻户哓人人皆知。
四、空王佛崇拜的启示
一一体现了“佛在心中”“心中有佛便是佛”的善者流芳的理念。老百姓对施善济民的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僧道,也不论生前身后,用各种具有民族和地域特征的方式怀念和崇拜,向他祈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作为当代人,不论阶位高低,都应力能所及地做善事,做好人,为实现中国梦各自尽些义务。
一一对各地的民间信仰,尽管有一定糟粕,但也应采用老百姓可以接受的理念和方法因势利导,使其中的传统礼仪和优秀道德得以永续传承。如象文革那样粗暴禁毁,只会适得其反禁而不止,产生“防民于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人亦如此”的负面结果。
一一对于各地具有特色历久不衰的民间文化现象,不应以“非正统”而拒门外,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地收入现代各地正史,使之成为研究各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以丰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宝库。
年12月15日
爆料广告加淘宝内部福利
介休外卖
介休兴业信用卡在线办理
留言爆料
约会交友
便民资讯
介休风味担担面全国到货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xw/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