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0个类似北京的大城市你的家乡上榜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日前在智库重庆论坛上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时表示,中国出现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国的服务性功能过度集中在一两个城市。
杨伟民表示,中国要解决北京这样特大城市存在的城市病,需要再有十个类似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行。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服务周边的主力军。小城市产业链不完整,对行业没有集聚效益,无法形成竞争优势,不能够带动区域发展。因此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在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新闻一出,立即引起广泛的讨论。然而,对于这一建议,没有官方的评判,各种分类观点频出,中国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基本大部分城市都被拿出来讨论了一轮。小报告君综合现下的报道,将各个城市分类。这并不是官方确定名单,但结合各位专家、研究报告的观点,读者也能侧面了解现在中国各个城市发展的现状,及所处梯度。
一、传统优势型:
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南京、成都、西安、沈阳
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就一直存在着十大中心城市,即目前固定电话区号三位数开头的城市。这十大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外,还有广州、武汉、南京、成都、西安和沈阳。这些城市均是各大区的中心,各大区最好的大学和医疗资源基本集中在这些城市。
从城市发展进程来看,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不少沿海城市迅速崛起,但传统历史和计划经济时代的沉淀、行政等级、在区域内的中心地位等因素仍是影响城市规模的最重要因素。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的数据,前十位的城市中,除了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崛起、位居第四的深圳外,其余9个城市均属传统的十大城市。而在传统十大城市中,只有西安市区人口低于万,为万,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13位。
因此,由观点认为,如果要打造十个类似北京这样的城市的话,未来可能这些大区中心的机会更大。
上海、广州: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中心城市作用。
天津、重庆:直辖市,政治局委员坐镇。规格远超深圳、广州,虽然经济上还有差距。
二、后起之秀型
深圳: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老牌城市逐渐衰落沉沦,自然也有新起之秀冉冉升起。
这其中,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崛起的深圳是公认的一线城市,其中心城市的地位十分牢固。
年,深圳人均GDP折合2.2万美元,超过台湾,把历年人均GDP拉出来看,深圳年人均GDP只有台湾的1/3,13年间跃升超过3倍,同时期台湾仅成长四成多。
年,深圳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国际上通常用这个数据来反映当地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创新型经济体的公认标准是2.5%左右。全球数值最高的以色列为4.4%,而中国的整体水平是2%。
深圳是南方金融中心、创新中心,目前由中央委员坐镇,在政治地位上仅次于四大直辖市,超过广州和其他副省级城市。缺憾是地理位置不太好,夹在广州和香港之间,缺少腹地。
杭州:
长三角的杭州虽然不是传统十大城市,但近年来杭州发展迅猛,在互联网、信息经济等多个指标方面已经与一线城市不相上下。
有媒体指出,举办国际活动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承载能力的指标之一,而以往国际性活动,如奥运会、APEC等都在北京上海举行。但继年亚运会落户杭州后,年G20峰会也定在杭州举办。一方面,这表明中国除了北京京、上海等一线国际城市外,其他城市亦有举办国际性重要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也是我国分散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功能的一个体现。
此外,围绕着阿里巴巴,杭州形成了一个电商生态圈,在电子支付、云计算、快递、网络营销、信息技术、运营服务等领域涌现了众多电子商务服务商,形成阿里企业生态圈。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和专业网站都集聚在这里。杭州在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堪居二线城市之首。
三、区域中心型
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大特性是政治性较强,城市的起起落落不完全依循自然发展规律,而受人为政策影响主导。因此,中央对城市发展的政策指导也不可忽略。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
《经济参考报》曾援引权威人士消息表示,城市群规划已进入正式编制阶段,初步从重点培育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作用区的角度出发,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
5大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小报告注:目前已经确定为国家级城市群的仅为前面三个)。9大区域性城市群(国家二级城市群),包括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9大城市群。6大新的地区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据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解读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发展空间趋于饱和,新的中心城市重点将在东北、中原、成渝等几大城市群培育和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新节点。
此外,在专家看来,在目前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中小城市虽然落户比较容易,但由于产业发展、公共资源的欠缺,中小城市不会成为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主体。另一方面,像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已经到了严控城市人口规模的阶段,外来工要落户并不容易。相比之下,包括很多省会城市以及厦门、青岛等沿海发达城市在内的二线城市将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体,这些城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落户方面也有望放松。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可得知,新的区域中心城市的选择会集中在二线发达城市及部分二线中等发达城市。
这一部分城市名单繁杂,却大多无统一标准,较难选择,但根据上述背景分析,我们仍可尝试择出一二。
综合新的中心城市重点将在东北、中原、成渝,自身经济较为发达,重点城市群等条件,青岛、大连、武汉、厦门、长沙、石家庄、沈阳、成都、郑州等或可成为新的区域中心。其中武汉、沈阳、成都在第一类传统优势型城市中已经提及,这三座城市之前一直是老牌经济重镇,但在后续的发展中接续乏力,能否在新阶段中崛起尚待时间检验。
(综合中国经济网、第一财经日报、深圳论坛等)
文章合你口味?长按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xw/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