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城市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丁香绽放,松溪河春潮涌动。
  静水深流,昔阳县悄然巨变。
  鳞次栉比的游园、公园,完美融合了生态之美与城市之韵;整齐洁净的红旗一条街,平静讲述着经典历史与城市之魂;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在不断的拓宽和延伸中拉大了城市框架;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保障民生的同时彰显着城市发展的蓬勃活力;集中供热集中供气,打造出支撑城市跨越发展的强势平台……
  昔阳,这座积淀着特殊历史记忆的老城,三年来围绕城市建设埋头苦干,砥砺前行,以非凡的努力,实现了城市的华丽转身。无论是外来者,亦或是本地人,都能感受到县城建设的铿锵步伐,体会到日日发生的点滴变化。在“旧城提质、新城扩容、老城上品味”思路

晋中风光

的指引下,昔阳县正以饱满的热情,继续投身到城市建设的滚滚热潮中,用激情、智慧和汗水,描绘着昔阳县“大县城”、“大大寨”的美好画卷。
  市委副书记、昔阳县委书记刘润民说,昔阳的城市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大县城”战略,按照“一城两翼三镇”发展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一体”统筹推进,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群,推动昔阳城市发展再上新水平。
  昔阳县长丁雪钦说,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只要按照这个目标锲而不舍地抓下去,昔阳县城一定会成为远山近水、古新溢彩、街宽景美、绿阴增辉,自己居住舒畅、他人羡慕向往的东山一流城市。


  在拆与建中重生


  站在自家老屋前,望着缓缓流过的安平河水, 冯来妮在心中无数次地告别。
  “说不心痛是假的。”世居北关老街的冯来妮,在工作组 5次登门谈心后,终于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并动员周边亲友积极配合。
  同冯来妮一样,昔阳县乐平镇钟村的400余户人家,都面临过被征地拆迁的现实。尽管有诸多不舍与困难,但城市建设任务日益紧迫,人们普遍选择了为民生工程让路。
  今日大气壮观、配置合理、功能完善的昔阳县城,是在累计完成拆迁面积5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重新谋篇布局而成的。为给城市发展让出空间,腾出绿地,昔阳县共有近5000户人家在3年里实行了搬迁。尤为可贵的是,期间没有发生一起暴力拆迁行为,没有上访,没有纠纷,全部实现和谐拆迁。
  4月15日,记者跟随昔阳县副县长石立军察看旧中医院绿地项目改造工程。偌大的宿舍里仍居住着孤单单一户人家。为了完成拆迁任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石立军已不知道第几次来到这个现场。
  “面对钉子户,需要软硬兼施吗?”记者问。
  “不,只能用软的,决不能上硬的!”石立军说,“既然是民生工程,就要带着关爱之心开展工作。要创新方式方法,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做上门,力戒工作简单化”。三年来,昔阳县正是以这种春风化雨的工作状态,按照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的原则,按照区域组建了三个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拆迁指挥部,积极完善拆迁政策,科学制定拆迁制度,尽最大可能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确保不让一个拆迁户流离失所。
  拆迁工作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 同其他地区一样,昔阳的城市建设在起步时也很无序,缺乏规划,随意性很大,日积月累,那些不符合规划、不利于发展的违章违规建筑矗立在街头路边,造成了城市宜居度不高,发展空间狭小,公共绿地面积不足,道路拥堵,基础设施落后等各种弊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极不适应。“街道没路灯,走路碰壁头,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的城市硬件,也与宜居宜商的发展要求严重背离。同时,县城周边的一些村违章乱搭乱建现象严重,许多民舍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巨大。一时间,拆旧立新,改造城市,加快现代宜居城市建设步伐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响应期盼,建设新城。拆迁成为考量政府智慧的首要难题。一方面故土情深,很多人感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舍不得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熟悉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补偿条件与被拆迁户的愿望达不成一致, 一批“钉子户”应运而生。
  经过三年的摸索总结,昔阳县走出了一条创新思维,谋利于民,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的成功之路,既保证了拆迁户的利益,更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一是统一标准,确保公平。县政府出台文件,对全县拆迁标准进行了统一规定,实行拆一补一,而且每平方米还要补偿100元的按时搬迁奖励和每个月每平方米4元的临时安置费,充分保证了被拆迁户的利益。二是因地制宜,灵活实施。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被拆迁的各个城中村又结合各自实际,实施了灵活的补偿政策。东关村拿出集体的门面房,开发商也拿出一部分商业门店,补偿给村民,人均大约在7平方米左右,一个三口之家,就能拿到大约21平方米的商业门店。按现在每平方米租金1000元计算,每年就可以收入2万元。村民有了固定的收入后,搬迁焦虑情绪得到极大缓解,很多人主动行动起来配合搬迁,这样既改变了城市面貌,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保障了生活水平。钟村对拆迁出来的沿街地段进行商业门店开发,并拿出一部分利润补偿给村民。南关村实行了“拆一补二”的思路,也就是拆一套面积较大的住房补偿2套面积较小的楼房,多余费用由开发商补偿。补偿两套楼房的话,一套自己居住,另一套就可以出租出售。通过这些灵活的办法和措施,真正实现了“拆迁谁,造福谁”的目标。
  让所有拆迁户得到妥善安置,让城中村改造后的村民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让转户后的居民享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昔阳县推出的一系列让利于民的措施,得到了搬迁户的广泛拥护,而搬迁户的配合、支持和牺牲最终成就了今日美轮美奂的昔阳胜景。
  规划先行 谋定后动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昔阳县处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市容市貌和城市空间布局相对较差、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在认真研究了全县城市发展的基本现状和潜在优势后,昔阳县制定出台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将自己定位于“绿水环城、街道宽敞、建筑美观、功能齐全、宜商宜居的山区明星城市”。总体思路是:以“东拓外延”为方向,以松溪河为主轴,规划发展上城区、下城区、环城河两侧、新城区四大区,县城建成区面积要由现在的4.8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其中,上城主要保留红色元素,主打大寨品牌,力争通过红旗一条街的修复,实现红色旅游和大寨开发的无缝对接。下城要打通断头路,拉大城市框架,提质、扩容,增加城市功能,形成井字形的主干路网。新城则以提高城市化率为主要奋斗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面积达到8至1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0万。2011年,昔阳县进一步完善规划,明确提出四河贯通的思路,即要重点治理松溪河、巴州河、安平河、思乐河,疏通河道,完成蓄水,提高县城生态环境。
  铺展开发展的蓝图,昔阳县的城市建设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但是,大的蓝图是由一个个小的精致的项目组合而成的。在具体项目规划执行时,群众更盼望政府快速反应、科学决策、严密施工。
  “具体到昔阳来说,规划还不是请个著名的设计院设计一下那么简单。因为,我们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地理特征、文化内涵和城市形象”。昔阳县住建局局长马志军说。从2009年开始重新“造城”,昔阳县逐渐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与院校设计有机结合的路子,以昔阳人独有的眼光和理念来指导城市建设。
  全长1800多米的新建路是昔阳县城贯穿南北的主干道。原有的新建路街道十分狭窄,车行人行混杂,没有隔离杆,没有绿化带,各类管线密如蛛网。要聘请专家规划设计,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时不我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一遍遍深入现场调研,一次次开会集中研讨,反复斟酌碰撞,仅用了短短一周,就拿出了新建路改造方案。改造完成后的新建路,不仅分出了人行道和机动车道,而且左右还各种植了2米的绿化带,配套建设了10余处街心小公园,修建了水冲式公共厕所和停车场。功能齐备、宽敞畅通的新建路,现在是昔阳一张靓丽的名片。
  新建路并不是孤例。在很多项目的规划中,都体现出群策群力、广泛参与的特点。如何让街心小公园也能体现昔阳的特色和文化?广大群众积极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昔阳是一个山区农业县,漫山遍野最不缺少的就是石头。如果在公园里安放一些造型别致的石头,并邀请书法家在上面题字,效果肯定会更好,意义也更加突出。于是,张建明、任永福、宋志让等昔阳的书法名家纷纷献上墨宝,一块块厚重美观、漂亮大方的石块安放完成。“敬事笃行,卑室沟恤、师、厚”等石刻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全县人民面前。广大市民看后,给予高度赞誉,认为这样的举措既节约了资金,又体现了昔阳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
  与设计院做出的精致建筑相比,我们在昔阳的城市规划中更多看到了红色旅游元素、大寨元素、绿化元素、人文元素,而这些本土人推出的本土元素正是昔阳县城特色彰显、魅力提升、生态宜居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ys/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