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面,是山西人用心生活的写照看完后
还没到抱娃守地,抬腿迈不开步的年龄,可一说出门,心里就犯怵。山西人守家恋家是出了名的,你去晋中看看那些深宅大院,哪一座不是年轻时南下武夷,北到恰克图,一生辛劳,到老了带着财富怀揣乡愁的落叶归根之处。然而,因为文学,总是难免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到这样那样的地方与人相聚,一两天还好,三四天需要坚持,五天之后,就必须得打道回府了。不是说我这个人就怎么个色,实在是胃受不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胃想家了,我得陪它回山西吃面。
█太原某户人家,妈妈正在做刀削面
█山西经贸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正在制作龙须面
█刘辉自己发明的吹面球也很有表演性
每逢有外地朋友来,总是少不了一碗刀削面,山西的面很有名,种类多,口感好,做工精细。一盘小炒肉。听着朋友吸溜之余的赞不绝口,心里总会产生说不出的自豪感。朋友说,这山西人是不是白天挖煤,晚上躺在床上尽琢磨面了。我说,我们踩着尧的土,喝着舜的水,五千年文明还煮不出一碗面?当然了,这只能是开玩笑。尽管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讲,民国之前山西曾是海内最富,但我们只要听听那走西口的悲怆与无奈,就可以理解山西曾经最富,但不是所有山西人都富。就拿这碗山西的面来说,我始终认为,恰恰正是山西人苦得真实写照。
█平遥陈家老院一家人在制作平遥面食,李明放拍摄
█平遥陈家老院一家人在制作平遥面食,李明放拍摄
█平遥陈家老院一家人在品尝平遥面食,李明放拍摄
前几天在榆次一个叫北田的电力培训中心听韩石山老师的课,他讲山西是个农业省份,每年的粮食却要靠调拨。这我信,因为只要我们去晋北看看那满是圪梁梁的黄土高坡,就会体会那里的人生活有多艰难了。打卤面、臊子面、油泼面、酸汤面、炝锅面,送到嘴里仔细品味,第一口是香,第二口就变成咸了,为啥?没菜呗!每次做饭,到瓮里挖一瓢面倒进瓷盆里,可总不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给男人吃手擀面吧。山西女人心细,知道怎样去疼男人,于是她们就从水温、用力、材质、器型、辅料上用尽心机,一切发明都是由心而生的,于是一碗碗剔尖、削面、拉面、剔拨箍、莜面卷、不烂子、一把抓、银包金、隔层面、流疙瘩、小开条、一根面、抿蝌蚪、剪刀面端到了桌子前。男人吃得欢,女人心里甜。我想,这碗面也就不仅仅是一碗面了。
█蘸片子,山西面食的另一种吃法,最是那低头的温柔拍摄
由此可以看见山西人的用心,由此可以想到后来山西人做事的认真。正好参加“中国电力作家走进山西”采风活动时,我选择中线,走进了特高压变电站建设工地,采风组的很多同志感慨建设现场的热火朝天,赞叹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但吸引我的却是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那些用废旧包装板做成的垃圾收集箱,那些刷成黄黑相间水泥浇筑物边上的护角,那些标识牌下拃把儿高的圆管护桩。当时我就想,是谁啊,竟然如此用心?后来到所在地供电公司做客,遇到他们公司的文化达人,一对剪纸姐妹和一个摄影达人,听他们聊自己的故事,打动我的不是他们的艺术水平、摄影技术和获得的声誉,而是他们的用心。谁都知道剪刀是干什么用的,山西就有一种面叫剪刀面。山西女人能把一团面剪出花来,让食者入口难忘,剪一张纸还有何难?摄影达人就更是厉害,日记坚持三十六年,每天驾车行多少路,什么路况,加多少油都记录在案,如此的用心,难怪汽车4S店要买他的记录,如此之人,哪还会有不成之事。想想在特高压变电站的所见,也就找到答案了。
█网友树林晒出的红面糊糊
我是山西人,爱面,尤其是家里的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出去多了,轰轰烈烈的事情也就看倦看厌看淡了,山珍海味尝个鲜还行,但吃久了,就觉得不对劲儿,即使到欧洲该吃汉堡的地方,到泰国要吃海鲜的地方,但坐下来打开百度地图的附近搜索,我第一个输入的还是“山西面食”。还是在北田这次文学活动中,一位南方的朋友坐在旁边,看我吃褐黑色的莜面鱼鱼,她说,那东西又黑又黏,看上去好丑。我就笑了。我说,这世上的东西啊,美有美的历史,丑有丑的渊源。
我是山西人,爱面,真是没办法。当然,我不是说,面子那个面。
(来源:太原道)
白颠疯图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zx/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