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科学教研,深化课改

今天,我们召开年度全省教科研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年全国教育工作、全国教研工作以及我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年全省教研工作,研究部署年教科研工作。我主要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年全省教科研工作新的进展

年,全省教科研部门在省教育厅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厅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聚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年教科研任务,实现了“十三五”教科研事业的良好开局。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科研工作的根本导向。年,全省各级教科研部门,一方面,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小学生实际情况,联合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加强课堂精细化管理和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及评价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之中,提升了综合育人效果。另一方面,全省各教科研部门积极落实国家、省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和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升学校体育、美育学科教学质量。如晋城市结合育人现状,重点加强体育和美育研究,宣传和营造重视体育和美育的良好环境;指导学校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珍惜劳动成果,掌握一定劳动技能,让学生去探究思考、了解社会、参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全面发展。晋中市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不断增强育人效果。阳泉市以公民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课题为载体,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其课程化、专题化、模式化、制度化立德树人特色工作,受到教育部专家的好评。

(二)助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教科研部门为此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一是整体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如,为推进县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省教科院先后与长治沁源县、太原市尖草坪区、忻州市繁峙县等县区进行合作,整体设计这些县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为当地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初中质量提升、高中上水平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二是着力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我们在年学科建设基础上,提出“四个加强”:加强小学艺体美学科工作;加强生物、地理等非中考科目学科建设工作;加强农村偏远学校及薄弱学校的教研工作;加强学科的精细化管理,这些措施有效激发出学科建设活力,各学科齐头并进的局面正在形成。三是以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如,吕梁市全市各学段的大教研活动,临汾市“菜单式”送教下乡活动,长治市学科教学研究评比活动等,利用同课异构、课例观摩、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了针对教育发展薄弱地区学校及中小学教师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定期专业指导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积极服务教育行政决策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的,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专业机构,年,全省各级教科研部门积极服务教育行政决策,成绩突出。

一是做实“十大项目”。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深化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我们采取集中攻关、重点推进方式,启动了创新项目的试点实验工作,着力推进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全省各项目实验市县(区)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下,省教科院牵头开展的包括“校外及学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标准中有关教学、活动建议的实施研究”、“跨学科、跨课程项目学习的研究”、“创新型教师的能力建设研究”、“校本课程标准的探索与研究”、“新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的改革与探索”、“学生社团活动的建设与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与研究”、“纸笔测试的改革与探索”、“综合评价的改革与探索”等十个方面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注重“协同创新”。我院高中中心围绕“山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典型经验与案例研究”课题,汇集专家智慧,开展科研攻关,与山西师范大学合作进行“基础教育协同创新”。组建由省教科院4名教科研人员和山西师大12名教科研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在全省深度课改的20所普通高中和5所初中学校建立实验基地,建立了省教科院、山西师大、实验基地校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在年6月山西师范大学召开的开题会上,课题组确定了课题的目标、路径。目前该课题正在梳理相关材料,筹划编辑出版包括行动与策略、实践与探索、机制与规则、反思与展望四大板块的《问题解决新课堂》一书,以此对我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全方位的总结与提炼,规划和设计今后普通高中课改的正确方向。

三是健全质量监测机制。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基于事实和数据分析的教学诊断、反馈和指导系统,不断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年上半年,我们配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完成了忻州岢岚、阳泉盂县、阳泉城区、晋中寿阳、晋中太谷、吕梁临县、吕梁离石、晋城陵川、晋城高平、临汾尧都等10个县(市、区)小学五年级、初中八年级语文和艺术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从前期动员、信息上传、具体操作培训到实施监测,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研究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等方面,积极服务教育行政决策,体现了责任担当和专业精神,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这些成果已经或正在成为教育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以“问题导学”为特征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构新型育人模式。如临汾市,为深入推动全市中小学课改,教育局出台了《临汾市进一步整体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市充分发挥市、县教育部门顶层设计、统筹管理作用,通过以点带面、区域联动的方式整体推进全市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二是突出典型示范。省教科院总览全局,先后组织召开山西省第三届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暨太原市迎泽区新西小学现场会、山西省“课题研究助力提升核心素养‘翻转课堂’研讨会”,普通高中课改学校校长高峰论坛等一系列会议,分层推进课改学校典型经验。各地市步调一致,积极跟进。如大同市下发《大同市教育局关于评选大同市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的通知》,经严格评审,确定大同市第二实验中学等12所学校为“大同市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大同三中等38所学校为“大同市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先进学校”,有力推动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三是强调项目引领。一年来,为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省、市、县(区)各级教科研部门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项目合作机制,有力推动当地课堂教学深度改革。如年,太原市教科研中心采用与高校教育专家联合攻关的项目研究方式,致力于两大核心项目——“教科研人员专业能力提升行动”和“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行动”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教科研工作转型方式,潜心研究、精细指导基层学校和教师的课程与教学业务,通过高品质的服务致力为区域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样化需求提供专业化引领与指导。

四是坚持整体推进。如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吕梁市与山西省寰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准备耗资两个亿,历时两年,建立“吕梁市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优质校同步互动课堂、名师网络学徒培训、教学/学习资源库及制作、学生测评分析、师生全生命周期电子档案、教育移动办公、区域教育大数据分析等十大服务。

五是注重精准发力。年阳泉市为精准把握教育质量,在全市扎实推行《阳泉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把管理落到实处、细处,向管理要质量。晋中市为加快全市基础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依托教学盟区、课改联盟校、学科共同体、学科基地,组建不同层级的学科核心教研组,深化课改研究,推广优秀教学模式,通过强弱联盟,实现培训、教研、评价共享,实现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长治市教研室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校课堂教学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以问题为导向,多措并举,有序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五)引领中、高考考试评价改革

年,我们全方位贯彻落实《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意见》精神,坚持“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原则,进一步强化教学评价改革工作。

一是取消中考考试科目说明,严格落实“六个维度”。年,我省中考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取消了中考考试科目说明,突出了“六个维度”在各学科的落实。从当年考试情况来看,取消科目说明的政策效应得到进一步落实与释放,考改促课改的意图得到了更充分的落实与体现。6月27日,省教科院义教中心相关人员接受了《山西青年报》记者的专访,就中考改革的意图、命制试题的思路等进行全方位深入阐述,在全省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10月,《人民教育》发表专题文章,将山西中考改革经验推向了全国,这是对山西年中考改革工作的最大肯定与鞭策,也标志着山西中考命题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是未雨绸缪,着力做好高中考试命题工作。根据《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晋教基〔〕20号),即将实行的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工作将由省教科院承担,为此,省教科院未雨绸缪,由学业评价中心制定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方面的工作计划,并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函93号文件精神,组织全省11市9学科多名教研员开展了网上高考问卷调查,组织了理、化、生、政、史、地及通用技术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和审题工作,完成了高考模拟和高考适应性训练试题的命制和分析工作,为我省配套高中测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也对引领指导各市、各校新课程高考复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是强化命题培训,打造试题命制团队。一年来,为打造自己的命题专家队伍,提高试题命制水平,省教科院在做好中考改革、高中试题命制工作的同时,大力建设命题团队,以省教科院教研员为核心,以全省地方各级优秀教研员及拔尖名师为基础,采用定期与不定期活动,培训与培养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先后多次组织命题人员、阅卷组长培训等工作,逐步打造了一支走向成熟的中高考命题团队。

四是开展试卷评估工作,提高试题命制水平。从年至今,我们连续5年对义务教育阶段试题进行评估,有效地促进各地试题命制水平的提高和试题命制工作的科学、规范。

(六)有效推动教研工作转型

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教研工作必须实现转型,这已成为近年来教研系统的基本共识。年,全省各教科研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教研转型。

一是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作为教研工作的聚焦点和着力点的思想意识更为明显。聚焦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围绕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业评价、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区域教研机制与方式等重要工作,在继承已有成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视野,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推动教研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二是教研工作更接地气,聚焦学校实际需要,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如朔州市注重携同中小学教师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通过多样化课程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运城市把阅读推广作为重要抓手,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学生成为读书人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是不断明确工作定位,强调从管理为主转向专业服务为主;不断增强“大教研”意识,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项目研究,注重从过于重视学科教研的单一职能,转向在课程研究、教学指导、资源建设、质量监测、成果培育和项目研究等方面,全方位服务人才培养和全面发展;不断强化综合思维,重视对区域课程改革重大问题的系统研究解决。从实践来看,教研工作内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教研,而是拓展到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呈现出丰富性、多元性的鲜明特点。如晋城市在加强课程育人研究方面,注意落实各学段、各学科、各教学环节的统筹,探索设计跨学科的主题教育活动,将相关学科育人思想和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

四是利用“互联网+”开展教科研活动。如,我院义教中心各学科建立的学科教师“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骨肽注射液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zx/58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