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平遥之美食攻略吃在晋中
民以食为天,今儿咱不多说,直奔主题—吃!!!吃在平遥古城的街头巷尾
1、栲栳栳
山西名小吃,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吃起来有些粗糙,但是越嚼越香,劲道儿的很。把和好的莜面擀成几乎透明的薄面片,用食中二指一个挨一个地卷起来放进蒸笼蒸熟出笼后沾着浇头就着吃。莜面栲栳栳的制做工序非常严格,和面一般是由体力较好的小伙子负责,加以烧开的水,用擀面棍搅拌成面团,必须趁热将其揉精。接下来的活就可以交给双手轻柔的女师傅了,但见她在光滑的石板上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接着将薄片卷成空心卷,竖立在笼中,蒸约10分钟后,揭去笼盖,喧腾腾的莜面栲栳栳就成功了。
2、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最为有名的面食,可谓“面食之王”,它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等特点,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相传元朝收缴民间兵器,厨刀十户合用一把,一天一老汉家中急缺厨刀切面下锅,正好发现一片薄铁,就用铁片削面下锅,刀削面从此诞生。
吃刀削面不如看做刀削面,师傅站在沸水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拿到,刀光闪闪,一片片粗细均匀的三棱柳叶形面条就嗖嗖嗖地飞进锅里,跟玩儿似的。在浇上各种浇头,真是香。
3“碗秃子”
又名“碗托”,是山西的一种特产小吃,尤其以平遥碗托颇负盛名。它由荞面所制,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平遥的碗托由清光绪年间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经平遥时,品尝这种食品后,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于是,碗名声大振,成为一种地方名吃。
特别推荐,来了平遥一定要吃,可以凉调,也可以热炒,搭配上香酥的小麻花,脆口的豆芽或土豆丝,再来点诱人的五花肉等等,来点辣椒,吃的你还想再吃的哦
4、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食文化的精华之一,古汉时就有“卖刀买犊,卖刃买牛,游刃有余”的对牛肉加工的描述,而风味独特、久负盛名的平遥牛肉早在明清时代就已远销亚洲各国,史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
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起源年代无考,清代时已誉满三晋。清嘉庆年间,邑人雷金宁及其子孙三代,在平遥牛肉城内文庙街设有兴盛雷牛肉店,长达百余年。到光绪末年,又有任大才与其子任仰文在城内西大街设立自立成牛肉铺,所制牛肉可与兴盛雷牛肉相媲美,均为正宗产品。
平遥牛肉,传统制作工艺独特,从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渍、锅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盐、用水以至加工的节气时令等,都十分讲究。所产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
5、泡泡油糕在平遥是很有名的,馅是枣泥,豆沙做的,用油炸成,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
切疙瘩
在平遥揪片和切疙瘩是不一样的,揪片面片大,切疙瘩面片小,口感精到
和子饭
石头饼
今儿就到这吧,小编被这些美食饿晕过去了,还有更多的美食等大家过来开发,莜面鱼儿,糊塔塔、刀拨面、猫耳朵、抿圪斗、不烂子等等着您来亲临品尝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zx/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