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十大虎将
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军委麾下的一支劲旅。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及地方武装改编、组建起来的。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第一副司令员张宗逊,第二副司令员赵寿山,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王震、杨得志、许光达等虎将的指挥下,在陕西、甘肃、宁夏经历九大战役,最后解放新疆。以牺牲1.8万人的代价,歼敌51万。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
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
第一副司令员:张宗逊
第二副司令员:赵寿山
参谋长:阎揆要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01
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孙志远后勤部部长:夏耀堂后勤部政委:杨宗胜第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下辖第1、2、3师)第二军:军长王震(兼)郭鹏(后);政委王震(兼)、王恩茂(后)(下辖第4、5、6师)第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下辖第19、20、21师)02
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第二兵团政治委员:王世泰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兼)后勤部部长:范子瑜第三军:军长许光达兼,黄新廷(.6);政委孙志远、朱明(后.6)、朱辉照(后.7)(下辖第7、8、9师)第四军:军长王世泰,张达志(后.6);政委张仲良(下辖第10、11、12师)第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徐立清、张贤约(后.7)(下辖第16、17、18师)第八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下辖第22、师)骑兵一师:师长康健民,政委李佐玉骑兵二师:师长王智,政委王再兴西北独立一师:师长张达志兼政委03
(年4月由中共中央军委直属拨归第一野战军指挥,参加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的作战)
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副司令员:黄新亭、陈漫远第二副司令员:刘震副政治委员:周士第(兼)、黄新亭(兼)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后勤部部长:严俊第六十军:军长王新亭、张祖谅(后),政委王新亭(兼)、袁子钦(后)(下辖第、、师)第六十一军:军长韦杰(壮族),政委徐子荣(下辖第、、师)第六十二军:军长刘忠,政委袁子钦、鲁瑞林(后)(下辖第、、师)04
(年4月由中共中央军委直属拨归第一野战军指挥,参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战)
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罗瑞卿、李志民(后,兼.5)副司令员:葛晏春、耿飚参谋长:耿飚(兼)政治部主任:潘自力副参谋长:康博缨后勤部部长:董永清、况开田第六十三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下辖第、、师)第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政委王昭(下辖第、、师)第六十五军:军长邱蔚,政委王道邦(下辖第、、师、独立骑兵第5师)05
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
(年9月25日,陶峙岳将军率国民党军10万余人在新疆起义)
一野纵横大西北,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麾下十大虎将更是熠熠生辉:
1、铁甲元勋:大将许光达
7年7月,许光达任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
许光达(8.11.19~.06.0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人。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见习排长、排长、代理连长、军参谋长、师政委、师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分校校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和卫戍司令,八路军第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2军分区司令,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西北野战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南征作战、马良坪战斗、绥远战役、高家堡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宜川战役、澄郃战役、荔北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副副部长副部长等职。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年6月3日逝世,终年61岁。
2、铁军名将:上将周士弟
解放战争时期的周士第(右前一)
周士第(0.9.9-.6.30),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第25师师长,八路军第师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参谋长,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市市长、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
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
3、胡子将军:上将王震
7年,王震在定边前线指挥战斗
王震(8.4.11-.3.12),湖南浏阳人。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9年参加游击队,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团、师政治委员,第八军代政治委员,湘赣军区代司令员,红六军团政治委员,参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0年底率部赴南泥湾屯田开荒。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中原突围,后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陕中战役,参与组织指挥扶眉战役,率军进驻新疆。
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同志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首任农垦部部长、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务。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年3月12日去世,享年85岁。
4、独臂虎将:上将贺炳炎
8初,贺炳炎(左二)和廖汉生(右一)等在攻破的敌堡上
贺炳炎(3.2.5-.7.1),3年生,湖北松滋刘家场人。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连长、大队长、团长、师长,八路军师团团长、第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旅副旅长,江汉军区司令员,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1军军长。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过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失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享年47岁。
5、刚正将军:上将彭绍辉
独臂上将彭绍辉
彭绍辉(6.9.6-.4.25),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8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科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处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大学副校长、分校校长、军区副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军区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平江起义、长沙战役、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百团大战、吕梁战役、汾孝战役、陇东追击战、指挥陇南和四川金堂地区的剿匪作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6、横戈马上:上将杨得志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
杨得志(1.1.13-.10.25),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湖南株洲市株洲县南阳桥乡)的一个小山村。8年1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于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湘南起义,之后参与的战争有:第一次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抗美援朝(指挥上廿岭)和中越战争等。历任红一军第1师第1团团长、红1师副师长、红2师师长、师第旅第团团长、旅副旅长,代理旅长。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7、骁勇战将:中将郑维山
郑维山(左)和杨得志在作战室
郑维山(5.8-.5.9)出生在河南省新县泗店乡泗店村屋脊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过一年私塾,放牛为生。7年,黄麻起义后,加入童子团,任分队长。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炮兵连、通信队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八十一团政治委员,红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八十八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西渡黄河随30军编为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失败后,只身讨饭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主任教员、抗大二分校副校长、教导团团长兼政委、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历次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石家庄市卫戌司令员、第19兵团第63军军长。参加了张家口、保(定)北清风店、石家庄、涞水庄町、察南、冀东热西、察绥、平津、太原等战役。华北解放后,奉命第十次进军大西北,参加了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参加第5次战役、开城保卫战等。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文革”时期遭迫害,被幽禁8年。年5月9日1时10分,郑维山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8、铁流雄鹰:中将罗元发
罗元发在指挥前沿
罗元发(0-.5.10),福建省龙岩市人,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12军军部特务连指导员,红13军第14师机枪连政治指导员,红14军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红九军团第14师42团代理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红三军团第五师15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政治委员,红一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独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雁北地委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和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六军军长,参加了保卫延安、宜川和进军新疆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疆军区司令员兼中共北疆区党委书记,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委顾问等,是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5年授予中将军衔。年5月1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岁。
9、北战南征:中将刘忠
刘忠
刘忠(6-),曾用名刘永灿。福建省上杭县人。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上杭县赤卫军军需长,红军学校排长,红四军第三纵队十九大队政委,红一军团第12师36团政委,第11师33团政委,第二师五团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大队长,第六分校校长,晋豫联防军司令员兼八路军师旅副政委,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旅旅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及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10旅旅长,第四纵队参谋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第15纵队司令员,第18兵团62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物质保障部部长、副教育长、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5年授中将军衔。年8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10、西北英豪:中将廖汉生
廖汉生
廖汉生(1年11月14日-年10月05日),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8年参加革命,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湘鄂边苏区进行游击斗争。3年调任红3军书记员,先后当过军政治部秘书、师政委、军团组织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团政委、旅副政委、代旅长。4年10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5干部大队政委,率队赴湖北洪湖地区。抗战胜利后任江汉军区副政委、政委。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晋北野战军副政委、晋绥军区第一纵队政委、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政委、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第1军政委。率部参加了保卫延安、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等一系列战役。年9月率部解放青海,任省军政委员会主任。2年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后历任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政委,军事科学院政委,南京军区第一政委,沈阳军区第一政委。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年10月5日6时30分,廖汉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相
关
博化
文
五大野战军战斗序列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zx/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