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从赵州桥的狮子到晋商的票号,这表里
从“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第一次出发到现在,已历时3年,总行程多公里,我们走过中国大部分文化栖息地,见过历史的远去,也看到文明的复兴。而在泱泱历史中,桥梁都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每一座桥都是一本厚厚的书,带你穿越古今,感受不同。这个夏天,寰行中国?就要跨越一座座桥梁,来到那些最生动的故事身边。在第一站,我们从北京出发,前往西安,去了解这一路的桥梁到底因何闻名,背后又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卢沟桥:经历辉煌,也历经创伤
关于它的前尘往事
要说从北京往西安前行,途中便会经过卢沟桥,这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也是全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总长.5米,总宽9.3米,古时自建成就是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经之路。即便放到现在,依旧不失壮观。而要说“卢沟”两字因何得名,就要追溯到金朝,当时桥下的永定河其实叫卢沟河,直至清朝才被改名永定。
有的资料这样注解卢沟桥:“每当五更鸡唱,斜月西沉,卢沟桥的月色格外妩媚。”而来此观景的雅兴,也从金朝的帝王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现桥东头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也是这曾作为“燕京八景”之一的证明。
而卢沟桥更为我们所知的,是在其发生的“七七事变”,这也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就是如此一座古时文人雅士的赏景之桥,谁能想到,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却扮演了如此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背后的小趣闻
丝绸之路上的伟人马可·波罗当年正是从卢沟桥进入北京的,这座桥也因此给他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之后他在游记里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丝绸之路上的伟人马可·波罗当年正是从卢沟桥进入北京的,这座桥也因此给他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之后他在游记里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赵州桥:这座中国匠人的杰作,
领先欧洲千年
关于它的前尘往事
别过卢沟桥,在前往平遥古城的途中,又会遇到另一著名桥梁“赵州桥”,其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于隋朝年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正所谓“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赵州桥之所以可以称为“杰作”,不仅是桥的结构伟大,更是桥上的石板雕刻着实美观。我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曾对此描写道:“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天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它背后的小趣闻
众所周知,赵州桥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单孔敞肩石拱桥。但“吃瓜群众们”可能不知,赵州桥的这个关于“敞肩拱”的创造,在桥梁建筑史上占有多领先,多重要的地位。(所谓“敞肩拱”即在大拱的两肩,砌有四个并列的小拱,既增大流水通道、节省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小拱对大拱的被动压力,增强了桥身的稳定性。)
直到年,法国在亚哥河上修建的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和卢森堡建造的大石桥,才揭开欧洲建造大跨度敞肩拱桥的序幕,比赵州桥晚了近年。
曲阳石雕:所谓真正的“鬼斧神工”
关于它的前尘往事
苏州桥上精美的雕刻技法,就是曲阳石雕。而何为曲阳石雕?这种源自中国民间的雕刻艺术,以千姿百态、造型优美、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形象兼备及丰富的表现形式著称,并在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阳县志》记载:“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当地特有的汉白玉大理石是曲阳石雕早期发祥的根本条件。据考证在汉代,曲阳石雕已用于建筑业。而到了唐、宋时期,曲阳石雕更是发展迅速。据载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就是由曲阳石雕艺人杨琼设计监造的。及至清朝,就有了“天下咸称曲阳石雕”的盛名。
不光是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的兴建,天安门的修复,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等重大工程,都有曲阳石雕艺人参加。首都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中的历史名人浮雕,也是由他们完成的,曲阳县"中国雕刻之乡"盛名也名至实归。
它背后的小趣闻
相传,春秋战国时百家流派之一的黄石公,可与鬼谷子齐名,为曲阳县人。
他隐居黄山著书立说,留下《太公兵法》和《雕刻天书》。他把前部书传给张良,把《雕刻天书》传给同乡曲阳的宋天昊、杨艺源两位弟子,从此曲阳人学会了雕刻。
日升昌票号: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
关于它的前尘往事
要说到晋商,就会联想到大名鼎鼎的山西票号。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而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创建于道光四年(年),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先后于40多个城市、商埠重镇设立分部,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
日升昌票号前身其实是一家叫西裕成的颜料庄。曾在汉口和京师分庄任经理的雷履泰,逐步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汇兑经营模式。他之后建议东家将颜料庄改为专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而道光三年,财东李大全出资30万两银,第一家日升昌票号正式成立。
现在的日升昌总号旧址已改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建筑面积平方米。作为晋商文化的杰出代表,日升昌票号采用三进式穿堂楼院,即体现了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晋中商铺的风格,达到了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的和协统一。
它背后的小趣闻
古代没有印钞机,那么当晋商外出进行交易时,汇票是要由日升昌总号的专职人员用毛笔书写的。汇票书写时实行以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并且定期改换,以防泄密,这一举措就真是“神乎其神”了。如“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表示1至12个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私,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表示1至30天。“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表示银两的1至10。“国宝流通”,表示万千百两。例如票号在5月18日给某省票号分号汇银两,其暗号代码为“冒害看宝通”。这些密押外人是根本无法解密的。
在日升昌总号的经营史上,还从未发生过款项被人冒领之事。这充分体现了日升昌票号经营者的缜密和细心。哪怕放到今日,依旧是件令人叹服的成功,再联想到晋商之所以伟大,也真是不无道理的……
锣鼓大桥:“锣鼓之乡”的雄伟名片
关于它的前尘往事
走过晋中,来到临汾,就又有一座闻名国内的大桥:锣鼓大桥。其原名马务大桥,是连接汾河两岸、老城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大桥始建于年,是临汾历史上横跨汾河的第一座桥梁。
现在的大桥早已拓宽,东西两侧建有四个锣鼓广场,占地面积60亩。桥头四座威风锣鼓雕塑,高13米,采用花岗岩雕刻,分别塑造了威风锣鼓中鼓、锣、钹、铙四种乐器的演奏艺术形态,给人以新颖而浓烈的艺术感受和历史感。
它背后的小趣闻
锣鼓大桥以临汾威风锣鼓为主题,而临汾“锣鼓之乡”美誉又因何而来呢?
晋南威风锣鼓是诞生和流行于临汾一带的民间传统打击乐,而“威风锣鼓”的这种锣鼓演奏形式开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集会游行,便会出现在民间。
时至今日,威风锣鼓已经成为了临汾的文化名片,在年,威风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蒲津渡: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
关于它的前尘往事
临汾的下一站运城是中国古盐都,为了促进盐业发展,蒲津渡应运而生。公元前年,春秋时期秦公子针携带资财、车辆,前往黄河西岸晋国,用舟船连接建造浮桥,也开了在蒲津渡建桥之先河。
之后的蒲津渡不仅成为运城盐业南北运输的大动脉,更对南北文化交流都有重大意义。其东与《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相依,西与全国四大名楼之首的鹳雀楼相望,是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在它“身上”,也流淌着黄河流域的昔日文明。
它背后的小趣闻
在唐开元年间,蒲州城升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竹索连舟桥已与雄城蒲州极不适应。唐明皇决定在蒲津渡重建新桥。当时的造桥方案就是将连舟竹索改为铁索,并铸铁牛为索桩。开元年间属盛唐时期,冶铁业发达,也促成了铁牛的诞生。
这为后人所啧啧称道的“四大铁牛”,是至今我国发现的历史最早、体积最大、分量最重、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渡口铁牛。它们分别伏卧于黄河两岸,在此后的年间,将黄河天堑变成通衢大道。而这铁牛界的“F4”如今早被誉为“世界之最”,在后世的考古学、桥梁建筑、冶炼铸造、水文地质等学科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撰文/Penny编辑/郭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xw/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