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过后,全市上下争分夺秒投入汛后重建

「本文来源:晋中晚报」

风雨过后,寒潮将临。

强降雨造成的雨涝灾害还未消弭,即将到来的降温、降水天气又带来新的考验。为了全力保障群众安暖,连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投入汛后重建工作。从物资到供暖,从出行到居所,从电力到交通……新一轮“战役”在晋中大地火热打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迎接新考验,我们全力以赴——

应急物资“快”到位

汛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本次强降雨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应急物资供应方面给予坚实支撑,全力保障受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及时预警研判,立即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一线指挥、统筹协调,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县(区、市),驻县现场指导,确保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针对10月13日至17日我市将出现的大风降温天气以及降水过程,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警惕,提前做好安排部署。目前,万元救助资金已发放到各县,紧急调拨的件棉大衣、件棉衣裤、1.1万套棉被褥也发放到位。

在榆社县,县委、县政府紧急筹措80万元救灾资金下发至各乡镇和城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助力受灾群众渡过难关。该县救灾委、应急局统筹协调,发放应急救灾物资共计件(套),其中棉大衣件、棉衣裤套、棉被褥套、枕头套、帐篷顶。

在灵石县,针对众多乡镇受灾的实际问题,县应急管理部门第一时间申请应急物资,共向各乡镇、城区发放总价值余万元的棉大衣、棉衣裤、棉被褥、手电、雨衣等。截至10月9日晚,应急物资全部发放到位。(闫晓媛)

抢修设施“暖”心窝

与寒潮赛跑!张家庄东沟供热管道漏水、两渡村供热阀门损坏、南王中村损坏管网需要抢修……为解决受灾群众的供暖问题,连日来,灵石县城市集中供热总站抢修人员昼夜奔忙,抢修供暖设施。

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从10月13日夜间开始,我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谈及如何在寒潮来袭前保证正常供暖,保障受灾居民安全温暖度汛,灵石县城市集中供热总站工作人员裴晓勇说:“初步定于10月18日供热,目前启光电厂和天星热源厂两大热源已进入冷运行调试阶段。所属站点二次网注水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冷运行。”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该县两渡镇、南关镇遭受损失比较严重,供热总站组织了以共产党员为主要骨干的应急抢险队,派遣多名工作人员对所有管网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目前损坏管网已全部抢修完毕,具备供热条件。

在灵石县民政事务服务中心的安置点,电暖器、热水器、棉被等御寒物资一应俱全,村民们围坐着拉家常。两渡镇冷泉村村民崔孝说:“工作人员很贴心,不仅配备了被子、褥子、军大衣,还有热水、热饭供应,感觉很暖心。”

祁县汇科供热有限公司抢修人员争分夺秒,连续奋战;平遥县双志供热公司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调试设备,确保提前10天供暖;榆社县富榆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应急抢险抢修队,24小时待命……

全市各供暖部门齐心协力应对寒潮,从安置点到受灾区域,暖意在群众心间流淌。(李娟)

迎难而上“电”先行

国庆假期,连日强降雨倾盆而至,我市许多地方电力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各地电力人栉风沐雨、迎难而上,把勇毅担当书写在防汛保电救灾的第一线。

10月3日以来,受连日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祁县电网设施受到严重损毁。据统计,该县受损10千伏线路9条次,倒杆68处,数万用户用电受到影响。祁县供电公司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党员同志冲锋在前,奔赴各个抢修点修复受损电力设施。因为地势低,祁县城赵镇丰固村被淹,余名村民被迫撤离,10千伏里村二回线丰固支线倒杆4根、丰固村6台公变全部停电。为确保村内抽水用电,祁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不断挑战身体极限,在淤泥和脏污中紧急抢修。经过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恢复了故障点供电。截至10月7日,共恢复10千伏线路主线7条、处理倒杆16处。

汛情袭来,榆次区多地出现雨涝灾害,多地区发生停电事故。10月4日,10kV创业线故障,华澳学院、西华苑小区等受影响停电;次日,东三角地区余户居民停电。市城区供电中心部门联动、班所协同、全员合力,连夜冒雨全力做好消除故障及复电工作。10月9日,华澳学院领导为市城区供电中心送来锦旗致谢,上书“风雨无情人有情,电力抢险送温暖”。

暴雨之下,我市各县(区、市)供电公司抢修人员,自觉担当起“电力先行官”的使命,在风雨中果敢逆行,为广大群众送上光明与温暖。(路丽华)

打通道路“便”出行

强降雨后,全市农村公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连日来,各县(区、市)交通部门坚持先通后畅原则,积极组织力量加强灾毁农村公路、桥梁、涵洞等抢修除险加固工作,着力打通群众出行的“生命线”。

10月10日上午,在太谷区阳邑乡庞庄村断桥处,20余名施工人员、1台挖掘机承担起道路抢修、桥梁搭设任务。经过12小时的连续奋战,长20多米、宽2米的应急桥完工。虽然只是一座临时搭建的“钢便桥”,却能保证桥下行洪通畅、桥上行人安全,庞庄村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10月10日下午,经过1台挖掘机、1辆铲车12小时不间断的工作,通往太谷区小白乡楼儿村被泥石流覆盖的山区道路抢通,困守山村的村民走出村庄,开始收秋。

连日来,太谷区交通运输局在各乡镇和城区服务中心道路管理站的配合下,加大加密道路隐患排查力度。同时,针对易水毁路段、道路边沟和路基塌方路段进行全覆盖检查,提前进行安全预警。

榆社县西马桥桥墩、护坡等受损严重,从10月7日开始,该县交通运输局通过分析研判桥梁灾毁情况,迅速调配养护人员和工程队伍,设置警示标识和围挡,确定应急修复处置方案,并加紧定制、调运桥梁修复物资,预计半个月内完成修复工作。

针对祁县国道峪口乡鲁村桥段和来远村进村道路(子来线)损毁路段,祁县交通部门正在全力抢修,预计2至3天后完工。(闫淑娟)

抢收抢种“减”损失

近期,持续的强降雨天气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恢复生产,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紧急动员,召开农业防汛救灾安排部署会,出台了《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技术指导意见》。

目前,全市“双包三联”11个工作组的相关人员全部下沉到县、村、田,开展摸底清查、督导秋收和设施农业管理等工作。

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把“抢收减损、抢时播种、重管增收、恢复重建”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从10月6日至今近一周时间,全市抢收粮食32万余亩,累计收获万余亩,完成秋收面积约38.6%左右;完成冬小麦播种面积0.3万亩。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引导下,广大种植养殖户积极开展自救:疏通大田蔬菜的沟渠,开沟排水;强化管理,恢复生产;修复受损、毁坏大棚,组织生产基地及时育苗;加快成熟果品的采收入库;组织畜禽专家队伍,做好破损畜舍修复以及畜禽防疫等工作;指导加固维护渔业设施和堤坝,抓紧修复养殖设施等。

与此同时,我市及早谋划、全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张颖)

科学巡防“固”堤坝

“进入10月以来,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巡视堤坝,天气稳定时一天巡视几次,如遇降雨天气,就无数次地来回巡视。”10月10日一大早,在平遥县香乐乡磁窑河大堤上,香乐乡香乐村的党员干部正沿着堤坝进行巡视,观察堤坝有无开裂、凹陷等现象。“巡防堤坝要手到、眼到、脚到,最重要的是细心。”连日来的巡视工作,让香乐村党支部书记张瞩总结出一套经验。

回顾磁窑河汾阳段大堤决口危及香乐乡的情景,张瞩印象深刻。他说:“关键时刻就得把责任扛起来,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守护好全村人的安全。”当记者问及如何做好下一步汛后重建工作时,张瞩表示,他们将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密切监测天气变化,积极筹备防汛应急物资,加强与上游水库的沟通合作,进一步加固堤坝的薄弱环节。同时积极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助工作,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针对10月13日至17日我市将出现的大风降温天气以及降水过程,市水利局将积极筹备,科学应对,在继续做好险情处置的基础上,针对水库、堤防险情强化科学研判,在保证大坝和下游群众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水位降至安全水位。同时,继续强化监测预警,对水库、重点河段洪水消退期加密雨后巡查,严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ys/13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