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山西省城之畔榆次

致老榆次大榆次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逐步推进到了三线城市当中。作为省城之畔的榆次,这些年发生的迅猛发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马路多了,楼房高了,然而,有一些伴随我们多年的东西却如同明日黄花走向衰败,甚至会走向消亡——这就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些古老的记忆和遗存。

  也许它们未必是旅游开发商或者文物专家眼中的极其具有保护价值的“可居”之“奇货”。但它们却伴随了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榆次人整个生命的点点滴滴。成为许多人无法完全割舍的一段回忆。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这座古老的城市不至于迷失在逐渐增多的高楼大厦中,成为一座和其他城市一样千篇一律的地方。

  有些从小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东西,很可能就要消失了。于是蹬起我的小破车,拿起我的诺基亚,走走榆次的大街小巷,把我觉得可能还有点意义的东西拍一下,冒着被拍砖头的风险。。。只是想多少唤起大家对于这座小城过往的回忆有所珍惜、有所保护,这就够了

  《北门口》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年,照片让人联想起一段对榆次的传说:一条马路一座楼,一个警察一个猴

  《三轮出租车》

  二十多年前,榆次没有现在一样的出租汽车,街上到处都是人力三轮车出租车。摄于年

  《拉客》

  二十年前,榆次到太原的客运汽车由个人经营,谁拉得客人多谁就挣得钱多,拉客成了客运汽车的主要任务。摄于年

  《老鼠夹》

  老鼠夹是当前的主要灭鼠工具

  《卖药》

  上世纪八十年代,图上的这位卖药先生天天坐在百货大楼门口卖药,一卖就是好多年,榆次没有不认识他的,他的知名度不次于“二鬼、三芬、四忽悠”他属于无人监管的无证经营小商贩

  《晋华礼堂》

  当年的晋华礼堂早已变成颐景国际大酒店了

  《小本生意》

  改革开放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广大农民自产自销多种经营,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好生活。

  年摄于榆次北门外

  《品味人生》

  改革开放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过上了有质量的生活,享受着有品味的人生。

  年摄于榆次百货大楼旁边的冷饮

  《牧羊曲》

  改革开放初期受益最大的是农民,农民有了自己的地,有了自己的副业,有的成了万元户。图中的爷孙俩放自己家的羊

  《进城》

  二十多年前的有人骑着毛驴进城办事,现在会有吗?这就是社会的进步

  年摄于榆次八一饭店

  《武警风采》

  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年榆次市在晋中体育场召开万人公判大会,图为正在维护现场秩序的武警

  《漂亮的经纬公园》

  摄于年

  《原东大街中学》

  东大街中学已经有了新校舍,原址建成了榆次老城

  《原晋华小学》

  摄于.6.1

  《认针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做针线活的人越来越少,卖认针机也失去了市场

  《凌云大厦》

  上世纪八十年代,榆次最高的两座楼,一是凌云大厦,二是铁华大厦

  《铁华大厦》

  旧榆次二中

  《街头小烟摊》

  年摄于榆次街头

  《三轮摩托警》

  三轮摩托警成为了历史

  摄于年元宵节

  《晋中饭店对外餐厅》

  曾经生意非常火爆的晋中饭店对外餐厅

  《原晋中体育场》

  新晋中体育场建在体育公园内

  《原晋中职工大学》

  现已合并为晋中学院

  《制作板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单位制作板面都是手工方式,图为晋中著名书法家张增谦为榆次市教育局书写板面内容

  年晋华纺织厂职工庆祝解放

  年经纬纺织机械厂开工庆典大会

  年晋华纺织厂生产竞赛总结大会

  七,八十年代北门广场

  百货大楼

  粮店街拥堵人流

  (年)开通的迎宾路

  (60)年代修建的榆次电影院

  六十年代的榆次市百货公司

  榆次联营公司

  原老城街上的照相馆,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照相馆的名字呢?

  郊区电影院

  潇河商场,这个商场到现在还存在。

  晋华礼堂

  榆次饭店

  还有多少人记得当时拆凌云大厦时候的声音?

  医院

  儿童公园,还记得里面有个飞机么?

  晋中体育场

  ()年北山煤矿绞车安装建设施工留念在这个年代,这玩意算是高科技了

  钢管厂

  商品交流会

  王爱爱

  七十年代的活雷锋张宛如

  邮电局人工发电报组

山西老乡总联络人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专治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zx/31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