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广教授与吕世宏先生关于红楼梦地理的辩
张山广教授与吕世宏先生关于红楼梦地理的辩论
红楼梦中的京中真的是晋中吗?文/北京张山广教授
吕世宏同志:
最近看了山西日报吕世宏的文章《红楼梦里的京中应该是晋中》,看似合理,实则不然。
第一,关夫子坟的问题。上京路上有三四处关夫子坟,吕世宏认定路线是当阳、洛阳、解州三地关公墓,再北上就到了晋中。我认为这样理解关夫子坟有点死板,小说是一种虚构,所谓“关夫子坟”应理解为关夫子庙,从南京到北京一路上有多少关夫子庙啊等等,不也是夫子坟吗?干嘛一定就是关云长的坟?
第二,关于刘姥姥千里之外的问题。刘姥姥家在千里之外,晋中平原与北京距离恰好千里,这样理解也不合小说虚构之特点。千里之外,以北京画圆,有很多城市,干么一定要在晋中平原?开封不行吗?徐州不行吗?另外千里之外一定说距离,不可以说说等级,刘姥姥与贾母比较地位高低不也是千里之外吗?
第三,关于“至中之地”的理解。吕世宏举证《说文解字》晋字《说文解字》曰:“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臸。《易》曰:明出地上,晋”。晋分解开即至、日两字,故“至中之地”假借“晋中之地”合理。笔者认为,这一说法过于文绉绉了,曹雪芹家是北京西山穷苦人家包衣出身,写小说还查查字典?再说,“至中”两字应该是权力中心,封建社会权力才能叫中心,所以至中就是北京。
第四,关于晋王恺珍玩和分瓜瓟斝问题。妙玉拿出的两个茶具,是用来说明珍贵的,晋王一词是随便出现的晋代人,与明代晋王不一定有关系。而分瓜一字,也不过是曹雪芹随手而写,或许想到了高祖曹振彦在山西汾河流域做过官而已。汾水人家瓜瓞绵绵,人是可以全国跑的,汾水人家的后代不能说明全国都是汾水晋中吧。
所以京中即晋中的概念未必能成立,年来,红学大师绵延不断,没有一个将京中理解为晋中的,难道他们想不到?不敢想?显然京中成晋中这是开天子的玩笑,太可笑了,太小儿科了。只能算是吕世宏一家之言。
复北京张山广教授讨论“京中即晋中”文/吕世宏
首先感谢张教授百忙之中 第一,关夫子坟就是关帝庙之说,学生不敢同意。关帝是中国人信仰的重要偶像,历史上几乎县县都有关帝庙,甚至于村村都有关帝庙或者关帝殿,如果从金陵北上北京一路上的关帝庙何止三四座?说百十来座也行,但关夫子坟运河上则没有一座。中国人敬仰祖先到处修庙可能,但不乱修坟,修坟是有一定特殊理由才修的,中国关羽墓明明确确共有四座,这是有特殊原因的,湖北阵亡之地,洛阳传首级故事,运城关羽故里,成都蜀汉都城,仅仅四座,没有人敢多修一座。所以张教授将关夫子坟理解为关帝庙这是上了老红学家们的蒙蔽了,万万使不得。
第二,关于“千里之外”的理解。小说郑重其事地说刘姥姥家“千里之外芥豆之乡”显然就是交待姥姥家乡的,如果说贾府与刘家地位差异应该叫“十万八千里”。再说“山水横拖千里外”也交代了大观园在北京外千里之地,无地位之差。至于说北京方圆千里为什么偏在晋中?因为“芳园筑向帝城西”,千里而西只有晋中了。
第三讨论“至中之地”可以是北京,但是至中之地结合“光天化日”就只能是“晋”字了。曹雪芹大文豪,必然熟读百书,《易》曰:“明出地上,晋”曹雪芹应该知道。
第四,教授说“汾水人家瓜瓞绵绵”,人是可以全国跑的,干嘛汾水人家晋王府人家不能去北京?但是教授显然忽视了,小说里的晋王、汾瓜都是妙玉的茶杯,是用来说明栊翠庵地理位置和主人的。人可以全国跑但庙宇位置固定的啊。
所以,对不起了,张教授的这几条意见不能作为否定“京中即晋中”这一命题的佐证的!实际上,晋中说看似冒昧,其实是真实。
山西吕世宏敬回。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jj/1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