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平台跨学科教学研究课示范暨通州区

北京比较好湿疹医院 http://pf.39.net/xwdt/210706/9150659.html

理化生学科融合课参与教师简介

主讲人—化学教师张迪,二级教师,任教以来五次被评为初三毕业班优秀教师。年荣获北京市初中教师实验技能培训与展示活动笔试成绩一等奖,年通州区初中化学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年在通州区说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年教学设计《科学探究》在北京市年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获三等奖,年撰写的《开展创造教育,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获北京市教育学会创造教育研究会年学术论文评审二等奖。

参与者—生物教师李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生物)专业,二级教师。在第四届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获得市级一等奖。入职一年来,所教班级在历次期中、期末考试中成绩均超区直。指导学生参与市级植物栽培网上夏令营活动,获市级奖项19个,其中7名同学获一等奖。

参与者—物理教师和剑菲、女、满族、高级教师。任教初中物理20年,她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敬业精神,眼里有学生,心中有教育,用宽容、真爱赢得学生的尊重,被评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中考优秀班主任”、“通州区优秀教师”等称号。她潜心钻研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落实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感悟中成长,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多次为通州区物理教师做教材分析讲座,多次承担市、区级公开课;成立学科工作室,主动承担课题研究及相关工作,其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被评为通州区“学科骨干教师”,“中考优秀教师”等称号。

活动背景

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指出,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件强调“强化实验教学要求,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等的有机融合,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为进一步深化通州区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的要求,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与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初中部理化生学科组联合开展深度合作,依托智能教育平台智慧学伴,开展实验微课、评价量表研发与跨学科融合课堂研究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进一步展示和巩固阶段性研究成果,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召开“基于智能平台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展示暨通州区初中理化生学科组联合教研学期总结会”,搭建展示平台,总结研究经验,形成示范效果。此活动12月15日在我校成功举行。

垃圾去向追踪——三科融合课

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内容,垃圾分类是社会热点问题,北京颁布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新政策。通过在校日常观察,学生对于垃圾分类重视不够、未曾体会到垃圾分类的价值。本科基于此展开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发展社会参与的责任担当”,同时落实教育根本任务。

通过研究理、化、生三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发现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理化生融合的学习活动,对达成科学领域核心素养显得非常重要。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学科与学科交叉知识,指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够夯实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其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本节课教学特色及教学目标:

1、通过前测,分析学生在垃圾分类及垃圾处理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引出本节课主题——垃圾去向追踪。

2、通过科普文阅读“厨余垃圾大变身”、绘制流程图活动,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模型构建能力,提升学生科学思维。

3、通过过对厨余垃圾处理的详尽分析,说明垃圾处理过程中遵循的物质循环、元素守恒、能量守恒三大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较全面的科学观念。

4、通过课下小组调查“其他、可回收、有害垃圾处理”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5、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重视垃圾正确分类、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zx/11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