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所谓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这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却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被一次次忽视。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课业和才艺,却没教给孩子为人的修养。其实,教养与贫富无关,而是一种发自内心对他人的理解和体谅,让他人自在和舒服。缺少了这样的自觉性和能力,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也会处处碰壁。
作者:鱼爸
01.
这几年,我们开始更多地谈论教养。
因为我们发现经济上去了,腰包鼓了,但是教养没上去,所以才有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各种丑闻。
而国内的话,我不说大家也明白是什么样的情况。
俞敏洪说:“教养是什么?教养就是当你走到一群人中间,你的行为恰当得体,让人感到礼貌和愉悦。”
我自己之前对教养也没有很大的在意,我自己的原则是尽量不打扰他人,不给他人造成麻烦。而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更加注意这个问题,特别是孩子们的教养问题。
因为我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为什么会有了孩子才会去注重?因为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诸多不足。其实孩子很多时候不明白礼仪要求,父母需要的是管好自己的时候,也教会孩子。
就比如前几天带孩子出去吃饭,和几个玩伴在一起,马上就开始大叫起来,孩子一兴奋就叫,加之他的嗓门很大。
我马上把他牵回来,跟他说,这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不能大叫。但是过了一会几个人就爬到隔壁桌边上的沙发座位的靠背上去了,这个时候我就去把他们叫回来,告诉他们不要打搅其他的客人用餐,应该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否则我会动用终极处罚手段了(一个人去外边门口站着反思,需要的话我可以陪你,因为我没有教育好你)。
对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说,很难控制情绪和行为,但是父母一样要管教好他们,不是说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一顿。那样只会显得父母更不懂教育,更没有教养。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然后温和地告诉他该怎么做。
当然有妈妈会说孩子太淘气,不听管教的。
那就要反省自己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告诉孩子规矩和自律。
02.
要知道:孩子再小,也会长大。
当孩子犯了错或者惹了麻烦,我见过最多的借口就是“孩子还小,没事!”。
所以就有两三岁的孩子在我家仓库边上的墙上尿尿,我不能责备啊!因为孩子妈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啊!
所以就有新闻上说的,孩子用石头划停在路边的车,孩子妈熟视无睹,以致于气不过的车主直接把孩子踢飞,最后引起官司的事。
犯错孩子那方坚持的理由是:孩子还小,凭什么动手。
这个理由真的是自带光环,无懈可击。
合适的做法是不是应该把那个熟视无睹的妈妈踢飞呢?
当孩子惹祸的时候,马上就用孩子还小来回应。这是对孩子的成长不负责的行为。要知道,你不教育孩子,总有人会狠狠教训他的。
看到过一个母亲在网上发帖说:在餐厅吃饭,就因为儿子稍微调皮了一点就被打了一耳光!气得她现在还在发抖。原来,这位母亲带儿子去附近的餐厅吃饭,她儿子喜欢到邻桌到处跑跑看看,几次去骚扰吃螃蟹的邻桌,最后因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别人把手甩开后,动手打了这桌的人,结果被回打了……
这个母亲愤愤不平的点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调皮点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见识?
可是试问,孩子还小,做妈的也小吗?为什么不及时管束好自己的孩子呢?
我记得小小鱼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在高铁上。他因为太兴奋了,要跟我玩游戏,每次玩赢了就哈哈大笑。
前排的一个小哥因为要睡觉,无法忍受,于是对我说,“管好你的孩子!这不是你家里”
当时我跟孩子妈面面相觑,赶紧道歉。拿出绘本,帮孩子换一个安静模式,给他讲故事。
此后带孩子出门我就更加注意了。千万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去打搅别人,而最需要注意的人是我。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小就放纵。因为孩子再小,总是要长大的。
如果父母现在不好好地教育孩子一些为人的礼貌和规矩,因为孩子小就放纵不管,犯了错还期待大家的原谅。
那么,当有一天他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行为的时候,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了,那时候孩子就受不了。因为没有人再那样顺着他。
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总有人会代替你教育他。但愿你到时候不会后悔。
而且这样的熊孩子长大了,能够成为合格的父母吗?能担当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吗?
03.
先管好自己,再说管好孩子。
有一个妈妈说,有一次,家里来了亲戚,儿子就大方地将所有的玩具拿出来分享。最后离开时,亲戚家那4岁的男孩看中了一只恐龙玩具,而这是孩子最喜欢的宝贝恐龙。当然不会给,但是亲戚家孩子也是哭着喊着要拿回去。
当时的情景很尴尬,两个孩子争着要。这个时候孩子望着妈妈,希望妈妈能够给自己保住这只恐龙。而亲戚也微笑着望着她,等着她开口把玩具送给孩子。
要知道在我们平常的印象里,这只恐龙就应该送给客人,因为客人是尊贵的,可以任性。
可是她知道这只恐龙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蹲下来对亲戚家孩子说:“下次姨妈给你买一只新的,好不好,这一只留给弟弟,因为他会睡不着的。”
孩子不依。这个时候亲戚出手了,直接把玩具抢过去,塞到了她手里,然后拉着孩子就走了。
连基本的告别都没有。其实,她第二天就想问地址给孩子买一只。但是对方连电话都不接了。最后还逢人就说她家里人小气。简直没把她气死,但是她不后悔,因为这样的亲戚不交也罢。
04.
面对这样没有教养的熊大人,孩子能得到好的教养吗?很难。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自己就要先管好自己。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不要以为全世界都会像你一样围着你的孩子转。
要知道,孩子小,也是一个有尊严的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好的教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家里的熊家长,才让孩子变成了熊孩子,这也是孩子的一种悲剧,因为小时候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无不是家长一步步影响着搭建的。
熊孩子的问题,责任难道不在家长自己吗?
我一直希望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是由你说了算,也不会因为你的任性而自动让道,成长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也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但是外边的世界很残酷,你必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让别人感觉舒服和愉悦。而不是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
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还流传下来许多与家教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那么如何将家教传统与新时期的生活相结合?如何在当下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教孩子厚道做人是最基本的家风
现在经常有排行榜,在讨论家庭要有多少资产才能传承下去。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最大的家庭资产就是家教和门风,“中国是一个家邦社会,过去中国的风俗里就有它的伦理规矩,过去说张家村、李家店、赵家祠堂等,一个村的人都是同姓,他们的孩子做错了事,去跪祖宗祠堂,觉得没有脸面见祖先。很多祠堂里是有家训的,即使是寒门,也说自己是有门风的。”
讲一个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的故事,他从小生活特别贫寒,他妈妈靠给别人扎鞋底等粗活供他念书,陶侃一步步往上走,他后来就做了鱼梁小吏,有一点小权力,他把那些腌制好的罚没的鱼给妈妈送去,他妈妈给他写了一封信:“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大意就是,你是一个小吏,你把官家的东西给我送来了,你不能给我任何增益,反而给我增添了烦忧。这样的妈妈真是深明大义,正是有了这样的妈妈,陶侃后来才能官至大司马。
什么是真正的家教门风?首要的就是要明辨是非,要知好歹。
现在有许多孩子不知好歹,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那个贫瘠的时代,农民守着古训的时候,孩子敢不知好歹?敢伤天害理?那是要跪在祖宗牌位前挨板子的。过去孩子要是伤害一个小动物,家长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伤天害理,但现在,一群大学生虐待一只小猫,看着老猫急得哀号,这样的事已经屡见不鲜。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母亲在家庭教育里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传统家庭中,女性虽然大都不识字,经济不独立,甚至连个独立的身份都没有,但却扮演了很重要的地位。女性的重要性看一个字就知道了—‘安’,家中有女才是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女人上不闹婆媳矛盾,中夫妻不打架,下与孩子没有代沟,这样一个家就和顺了。女人是管整个家的和睦和文明传承的,中国人的观念中,建功立业有两个“ting”,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的地位一点不弱于朝廷,因为能不能把孩子教好主要就在于母亲。
以《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和“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例,讲述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孟母自己不见得认多少字,她给孩子讲道理,就是看到孩子回来,问功课时看到孩子漫不经心,就把织到一半的布一刀割断了,告诉他不成材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朴素的女人用手里的活儿来讲道理。她自己没读多少书,但是一看街坊吹鼓手,成天吹吹打打的,觉得孩子学这个不行,搬了;再一看,这家是屠夫,成天杀猪宰羊的,也不行,搬了;什么时候到旁边有户读书的人家了,觉得孩子能跟着他学念书,才留下。这是朴素的母亲,但这也是了不起的母亲。”
过去中国古代母亲的故事特别多。如“岳母刺字”,岳家军从岳飞到岳云,子子孙孙送上国家的沙场,这是通情达理的妈。而《国语》记载了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故事。退朝后公父文伯看到母亲在家织布,他说,“我都上朝官至大夫了,母亲还在家织布,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
公父文伯的母亲对儿子说了一段话,就是著名的《论劳逸》:“你知道古代的圣贤怎么治理人民?就是把百姓带到特别贫瘠的土地上让他们安居,因为只有开垦贫瘠土地的人才特别勤劳,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他获得的东西才会特别珍惜;而沃土不养能干的人,沃土养懒汉,因为他靠天吃饭。生于沃土本来应该是件幸运的事,但有多少人生于沃土本身有出息?”
公父文伯的母亲说,从古至今女人都要干家务,国君的妻子要亲手给丈夫织帽子上的缨子,官宦的妻子要给丈夫做祭祀的祭服,普通老百姓就要给丈夫缝衣裳。她说我现在是个寡妇,我不管儿子做多大的官,男耕女织,我做的是我的本分。
过去的女人眼中,一个家门的门风是她们一辈子的信念,相夫教子、传承子孙、当好人,这就是妈的责任。“家中有女才是安。母亲的肩膀,先担得起家风,传承得了这个家庭里的正直和善良,这才是天职。”
教孩子从小学会独立承担责任
当今的家庭中,不仅仅父母在家庭当中承担教育的角色,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所以隔辈教育现在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探讨话题。这是当下社会特别现实的一个问题,“六个大人供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宝塔尖上的孩子,所以这种孩子现在叫‘六一儿童’。中国人现在好多词都变了,过去养孩子吧,叫拉扯孩子,就是拉一个扯一个,后头还跑着俩。现在你敢拉谁扯谁啊,都是供奉的。”
“都说隔辈亲,你去看周围的老人,不管说她身上疼啦,不舒服啦,看到孙子的时候,立马精神百倍,这叫‘孙子疗法’,你再看带孙子的老人,不管这个爷爷曾经是个多么严厉的将军,这个奶奶曾是一个多么有规矩的大学教授,一带孩子,规矩全没了,这就要说到在家庭教养中,祖父祖母要给孩子什么。”为什么现在有好多年轻人说,这现实世界太残酷了,这跟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态度有关,“你以什么态度进入现实,如果老是像对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样,凡事过于依赖,推卸责任,那进入社会,还有人能让你这么埋怨吗?一个人能不能够融合社会,要看在家里老人是怎么对他的,其实,老人往往因为自己的溺爱,反而让孩子长成一个不自立的人。”无论是否隔辈教育,家庭教育都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家教里首要的是明辨是非。第二点,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责任。”
说到老人教孩子,特别要提到了一种现象。即孩子做错事老人会出来和稀泥,且多以“孩子还小呢,他不懂事”为借口帮孩子推卸责任。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孩子小时候是最懂事的时候,因为小孩正是学规矩的时候。“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不管他在家打碎了一个水晶花瓶,还是踢碎了邻居家的窗户,只要他能出来说对不起我错了,没有大人会出来跟小孩子计较,都会挑着大拇指说小孩会道歉,真棒,但是如果说他太小了,算了。那么等到这人40岁,还是会一直推卸责任,不是怨天就是尤人,其他人会怎么对他?”四十岁的人要是这样,大家就会嗤之以鼻,所以说一个人有没有承担能力,是从他四岁时候决定的。”
西方人教孩子从小独立,但东方人都觉得要呵护,这是为什么?这其实也跟农耕文明有关。
中国是家邦的社会,而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是城邦的社会,很多城邦的社会很早进入了工业文明,孩子在这个社会里,要一个一个割离出去谋生,而中国呢?“我们是家族都维系在土地上,过去中国家大业大,往往是一辈子大家都住在一起,但是今天的中国不一样了,中国今天在走城镇一体化的道路,这个一体化的进程非常快,看看现在的单元楼,还能够是像过去那样大家都聚在一起吗?”
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都已经变得个体、越来越独立的情况下,只有教会孩子独立,那么孩子才能走得出去。“今天中国的变化在世界上来看都是变得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育儿理念,一方面要有传统的教养,另一方面也得有国际的概念,教一个小孩子独立承担,这既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国际的要求,你让他有了这个概念的话,他以后就会觉得世界不给我什么那是本分,世界给我什么是情分,不给我我自己可以创造,给我我就感恩,咱们别把孩子教得世界不给我啥都是亏欠,只剩下抱怨了,那不就没有感恩了吗?”
四川三晶美容咨询有限公司与您分享(我们二十年专注培养人才,顺便卖卖产品,选择我们,您将拥有更广阔的平台)
Tel:-
联系人:张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jj/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