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山西美食,外地人光听名字压根儿就不知

如果,有外地人来山西

自然,该他(她)吃两道山西特色美食

这美食,除了本身色香味俱全外

菜名儿

也要很有逼格

最高的逼格是什么样子呢?

就是光听名字,压根儿不知道是什么东东。

吕梁炒恶

“恶”,怎么炒?这是个问题。

别说是外省人,即使是许多非吕梁籍的山西人,都未必能弄清楚。

“恶”,在吕梁方言中,是“厉害,有能耐”的意思。比如形容一个人很有能耐,就说:“恶嘞么!”

至于这道菜为什么叫“恶”?则连吕梁人也说不太清楚。

“恶”的做法是将土豆蒸熟,去皮,用河捞床子(山西特有的一种制作面食工具)挤压成细条,便于和土豆泥。再往里加入淀粉,也可以加入少许蒸熟的胡萝卜泥,用手把所有食材揉和匀,擀成厚饼状,上锅蒸熟,晾凉后,呈半透明状,如果加了胡萝卜泥,是半透明状夹带着星星点点的红色,煞是好看。

闻喜煮饼

煮饼,顾名思义,就是把饼子放锅里煮熟?天哪,那得是什么味道啊!

其实,煮饼既不需要煮,也不是饼。

在晋南方言中,“煮”就是“炸”。比如说炸油条,就是煮油条(这什么套路?)。饼,也不是片状的,而是个圆蛋蛋。煮饼,就是一种油炸的圆蛋蛋点心。

闻喜煮饼形似圆月,由于外皮粘满白芝麻,所以外观是月白色。掰开两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窝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不皮不粘,甜而不腻,食后回味,有一种松柏的余香。

稍梅

稍梅,跟梅花有什么关系吗?半毛钱都没有。

稍梅,也叫稍麦、烧麦。那就是跟麦子有关系喽!呵呵……别瞎猜了。给你上图。

有点儿像包子,但皮儿薄;说是像饺子,还大有区别。

到底是神马东东?你自己尝尝吧,保证不会后悔的。

徐沟灌肠

灌肠?是不是大肠里灌入点儿肉末、大葱或别的啥东东?

实话说吧,跟肠子也沾不上边边。

这就是一种用荞面蒸制,蘸以酱料的贼好吃的小吃。

但是,据说灌肠最早是由血肠演变而来:猪血灌入肠衣煮熟叫“血肠”(今存于东北一带),后在血中掺入荞面灌入肠衣上笼蒸熟也叫“血肠”(今存于陕北、山西吕梁一带),再后来有时也只用荞面糊灌肠,灌完肠剩下的荞面糊放入盘中蒸熟谓之“素灌肠”,直至发展到现在只有荞面没有血也没有肠的“灌肠”了。这种叫法一般流行于太原地区、晋中一带,其余地方也有叫“碗托”的。

猫耳朵

额额,听到这个名字,有木有吓坏?你们山西人,忒残忍,连猫的耳朵都不放过!

去去去,把我们山西人想成啥了。这只是一种面食而已。

据说,意大利的一种形似贝壳状的通心粉,就是马可波罗来中国后,学习了猫耳朵的做法,传到意大利的。

所以,来山西尝尝这道“正宗西餐”吧!

太原头脑

歪,妖妖灵吗?这里有人吃“脑子”。

嘘!!!别瞎说。俺们这“头脑”,可是著名的滋补药膳呢!

还说呢!吃啥补啥,这道菜是不是补脑残的?

再说!再说下去我骂人了啊!给你看图图,有“脑子”没?

这是我们太原的著名文化名人傅山先生,专门为母亲研究的一道滋补食品。由羊肉、莲菜、山药、黄酒、酒糟、黄芪、煨面、羊尾油,外加腌韭菜作引子的食品,也叫“八珍汤”。经常食用,有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损的功效。

抿蝌蚪

越来越不像话了,你们山西人,竟然连蝌蚪都不放过!

哎呀,没文化真可怕。抿蝌蚪,是一种粗粮面食好不啦?

这仅仅是一种以白面、玉米面相掺合或玉米面、豆面相掺合,用抿床抿出的一种形似蝌蚪的面食。

用蝌蚪槽抿入锅内煮熟后,配以各种荤素浇头,调和食用,内虚外筋,鲜美无比。

临县油锄片

你们山西人牙口真好!以前光听人说吃野菜、吃皮带、吃观音土的,连锄片都能吃,头一次听说,哈哈,新鲜!

哎,油锄片,只是吕梁临县的一种面饼,好不?

因其形状酷似农夫的锄片,故名锄片饼。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色泽金黄,外形独特,芳香扑鼻,人们以吃揭鏊饼子为快事。油锄片不但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风味小吃,而且是临县人访亲问友的礼品。

吕梁三片瓦

听不下去了,锄片忽悠人,瓦也肯定不能吃,你们自己说说,这又是个什么东东吧?

给你看图!

豆腐。对,就是三块豆腐。别小瞧,好吃得很。豆腐劲道,酱味香,辣味粗犷,一般不能吃辣的人是接受不了的,而这道菜的精华在就于酱汁和豆腐本身。(当然,还有这个听起来硌牙名字哦。)

蒸猴子

口味越来越重了哈!

其实,蒸猴子还有一个名字,叫合楞子。

还是听不懂。上图吧!

这是用土豆泥拌以淀粉蒸制的一种民间传统美食。蒸熟的合楞子柔润闪亮,晶莹剔透,筋道光滑,犹如炖熟的牛筋,加上蘸汁的五味,给人一种醇厚的味道。

拨烂子

这什么鬼名字?展开联想的路,都被斩断了。

名字岁圪撂点儿,但味道可是杠杠滴!

拨烂子种类较多,有土豆、豆角、圆白菜、槐花等。大都是用馒头或者面食经过搅拌,放入锅中蒸,或油炒后食用。

馂肉

这是个什么肉?我读书少,不认识啊!

鸡运馂。馂肉!

馂肉是什么肉?

其实就是皮冻。将猪皮熬汤,冷却后凝固而成。然后切块,山西老陈醋、大蒜泥、酱油、芝麻香油、香菜调成味汁,浇在切好的皮冻上,调匀即可。味道,香塌脑瓜盖呢!

晋城馔面

这这这……这又是个什么字?

之无暗转,馔面!

这不就是普通的面条吗?嘿,这可不是一般的面条。

馔面是存放在木制食盒里的兑了盐和碱的手工面条。它色金黄,味清香,煮熟滤水后加上高汤配以红绿菜梗间杂的或荤或素的菜,再撒上香菜和芝麻,其色、香、味俱全。

莜面栲栳栳

苍天啊,拯救我吧!听不懂啊!莜面是什么面?栲栳栳是什么栳?

嘿嘿,看图!

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主要是大同、吕梁、忻州等地区)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因为此食品样子像栲栳,所以称栲栳栳。灵石捏粑粑

哎呦,求你了,告诉我是啥吧?

哈哈!

捏粑粑亦名捏疙瘩,是山西灵石地区的农家便饭。将生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再面粉拌入盐、鸡精、花椒粉等。再将面粉加入到菜里,搅拌匀。抓一小把菜握在手心捏成乒乓球大小即可,放入蒸锅蒸熟,浇上酱料即可。

笼驮壳壳

这又是个什么东西?

提醒一下,笼驮壳壳,是牲畜用的驮具。上图吧!

这是一种在晋北地区流行的面食,因为其样子像牲口驮具,故而得名。这是一种专为坐月子的产妇捏制的功能性食品,有易于消化的特点和催乳的作用,在安排产妇饮食时,备受长辈们的推崇。

介休剔八姑

“剔八姑”,哦,no!跟我八姑什么关系?

木有关系木有关系,这也只是一种面食啦!

把醒好的面放在刀上,也可以是碗里或盘子里,左手端好盛面的盘子或碗,也可以是刀和面盆,右手用削尖的筷子或专用的筷子,沿碗沿向沸锅中拔出,煮熟捞出即可。跟“剔尖”有点儿类似,当然了,对于外地人而言,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剔尖的啦!

炒祺

哦,又不认识字啦!

其一齐,炒祺!是山西一种用土炒的小吃哦!

炒祺主要用黄河边优质白面、食油、土鸡蛋、白糖、盐、芝麻等土炒制而成。常吃可养胃健脾,并对肠胃不良者有一定的调节改良作用。岚县圪饦汤

不玩了不玩了,连字儿都不认识,还说什么吃呢?

正儿八经注一次音:gētuōtāng(也是一种面食)

传说尉迟恭被贬岚州牧马时就极喜爱此食,他每天背石垒石塔回家后,总要吃一顿圪饦汤。现在圪饦汤已成为岚县人逢年过节、红日大事、招待亲友、抚养病人、女人坐月子的必备佳品。

老家头条实行付酬制,详情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zhongzx.com/jzjj/429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